貧血是由出血、慢性疾病、營養不良、藥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的血液中紅細胞數量不足或紅細胞功能異常導致的血紅蛋白含量降低的疾病。抗貧血藥即用于治療貧血的藥物,主要通過改善紅細胞的功能、增加血紅蛋白的產生等方式來改善貧血癥狀。
抗貧血藥種類多樣,根據化學結構及作用機制不同可分為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抑制免疫系統藥物、促紅細胞生成藥物等;根據原材料不同可分為抗貧血中成藥和抗貧血化學藥。目前市場上抗貧血藥物主要有甲鈷胺、多糖鐵、腺苷鈷胺、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等。其中腺苷鈷胺和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在抗貧血藥物市場份額中占比超過52%,為市場主流產品。
貧血是老年人群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不斷加深,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長,疊加國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在醫療領域的支出不斷增長,抗貧血藥具有廣闊消費市場。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2年我國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居民人口數量達20978萬人,同比增長4.6%,全國老齡化率達14.86%。
由于抗貧血藥種類較多,單一品牌難以占據較大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較低,且大部分企業處于仿制藥市場。目前國內抗貧血藥市場參與者主要有衛材、華北制藥、三生制藥、三聯藥業等。其中衛材市場份額占比接近20%,位列第一,三生制藥占比超過12%,位列第二。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在國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國內藥物研發及生產技術不斷進步,國家對醫藥產業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的背景下,抗貧血藥市場規模將保持增長態勢,行業景氣度良好。國內抗貧血藥生產企業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不斷改進生產工藝,提升藥物研發能力,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提高藥物治療效果,降低藥物副作用,滿足市場不斷提升的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