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再生材料為采用組織工程學技術,通過維持組織原有構型進行固定、滅菌和消除抗原性的輕微處理,以及拆散原有構型、重建新的物理形態等特殊處理加工而成的可用于治療、修復和替換人體組織、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新型高技術材料。
生物再生材料屬于再生醫學范疇。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支持再生醫療產業發展。2022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十四五”衛生健康人才發展規劃》,提出在組學技術、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等醫學前沿領域,培養和發現一批具有深厚科學素養、視野開闊、前瞻性判斷力強的戰略科學家。生物再生材料作為再生醫學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良好發展環境。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7年生物再生材料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在醫療、美容等方面的支出不斷增加,以及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長,疊加國內醫療技術不斷進步,醫療衛生機構數量不斷增長,生物再生材料具有廣闊消費市場。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2年我國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居民人口數量達20978萬人,同比增長4.6%,全國老齡化率達14.86%。
在國家政策支持及下游市場需求的推動下,近年來國內生物再生材料市場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態勢,行業發展前景良好。2017年我國生物再生材料市場規模約為13億元,2022年市場規模約為33億元,2017-2022年復合年增長率超過20%。受生產技術進步、市場供給增加等影響,生物再生材料市場均價呈逐漸下降趨勢,由2015年的350萬元/平方米左右下降到2022年的220萬元/平方米左右。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生物再生材料研發生產對技術、資金、人才等要求較高,行業具有較強進入壁壘。我國生物再生材料行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研發實力及生產能力不斷增強,但由于行業起步較晚,受技術、經驗等限制,整體生產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行業具有較大發展潛力。2022年我國生物再生材料產量約為660平方米,同比增長約30%。國內生物再生材料研發生產企業主要有煙臺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