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粒子成像(MPI)又稱超順磁三維成像、磁粉成像,是一種新型生物醫學影像技術,是采用復合組合方式的旋轉可變梯度磁場,直接檢測體內的超順磁氧化鐵納米顆粒(SPION),獲得納摩爾級的超高靈敏度成像。
磁粒子成像是由核磁共振成像(MRI)衍生而來,但與傳統MRI不同,磁粒子成像直接通過探測磁性粒子在磁場中的響應性變化,實現磁性粒子空間分布的直接成像。磁粒子成像不同于MRI、CT、超聲等傳統解剖成像方式,具有陽性亮信號清晰、信噪比高、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無掃描深度限制等優勢。
磁粒子成像是一種新型無輻射成像技術,在不使用放射性物質的同時,還提高了成像分辨率,因此成為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熱點。近年來,磁粒子成像技術在多模態活體成像、血管成像、細胞示蹤、細胞治療監測、精準磁熱療、靶向藥物遞送、腫瘤成像、納米粒子開發等領域得到廣泛研究,臨床轉化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9年磁粒子成像(MPI)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動態非線性磁場傳感機理及生物組織成像技術研究”是科技部在磁粒子成像領域立項的首個重大項目,涉及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等研究院校和單位。在全球范圍內,從事磁粒子成像技術或設備研究的院校和企業有飛利浦、三菱電機、德國布魯克、DPM公司、岡山大學、大阪大學、加州大學、維爾茨堡大學等。
磁粒子成像檢測的是生物體內的示蹤劑,信號強度與示蹤劑濃度成正比。目前磁粒子成像主要以超順磁氧化鐵納米顆粒(SPION)為示蹤劑,由于不同直徑、形狀、磁化飽和度的SPION對磁粒子成像的圖像影響較大,因此探索和設計適合的示蹤劑成為磁粒子成像領域研發重要方向。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磁粒子成像是一種新型無輻射成像技術,理論靈敏度是MRI的千倍,在生物成像、生命科學、臨床研究、材料科學等領域應用潛力巨大。近年來,隨著示蹤劑研究深入,磁粒子成像逐漸從基礎理論走向臨床應用,但由于發展時間短,磁粒子成像設備無法展現出理想的靈敏度和分辨率,未來研究仍需進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