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手術機器人,是一類高自由度的應用在臨床外科手術中的機器人,其可以通過細小縫隙進入復雜結構空間,完成腹腔、胸腔手術以及血管、神經手術。
柔性手術機器人可以實現經自然腔道手術,能夠通過呼吸道、食道、腸道、尿道、陰道等狹長彎曲的人體自然腔道進入胸腔、腹腔,末端靈活地進行微創手術。例如,柔性手術機器人可以通過陰道進入腹腔完成子宮、輸卵管切除術,其高自由度優點能夠減少對周圍組織的干擾,從而提高手術安全性以及患者恢復速度。
腦部結構復雜,遍布神經與血管,腦部手術復雜度高、風險高,特別是兒童頭頸部,組織脆弱、空間小,相關手術對醫療團隊的專業化程度、手術器械的精密度要求高。柔性手術機器人可以實現高精度控制,利用感知、智能導航等技術,能夠在狹窄空間內移動及實施手術,可以降低手術難度及手術風險。
我國柔性手術機器人相關布局企業正在增多。視通醫療自主研發出婦科柔性手術機器人,為3條7自由度柔性臂多段耦合的結構設計,能夠靈活應對復雜的解剖結構;朗合醫療布局經自然腔道柔性內窺鏡手術機器人市場,2023年完成億元級C輪融資,旨在擴大公司經自然腔道柔性手術機器人領域優勢;巧捷力推出全柔性內鏡手術機器人系統,機械臂直徑細小、自由度高,可以兼容醫院現有內鏡設備。
海外柔性手術機器人布局企業有:2023年,柔性腔內手術機器人先驅EndoQuest Robotics完成C-1輪融資,將用于推動其柔性腔內手術機器人的研發;2025年2月,先進微型手術機器人公司Symphony Robotics宣布獲得凱斯西儲大學許可,計劃開發柔性微型機械臂技術,目標是將開顱手術切口大小減少到4毫米以下,實現深部病灶精確訪問。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2024年8月,我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2024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發布,提出針對兒童頭頸部外科手術中組織脆弱、解剖結構暴露困難、術野空間受限等難題,研究兒童頭頸外科小型化柔性手術機器人。這將推動我國柔性手術機器人研制技術持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