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公務員中29.3%的人存在心理問題。在所有心理疾病患者中,有10%是公務員,遠高于其他群體。
外表的光鮮,一切只是幻影
一直以來,公務員都被公認為“鐵飯碗”,國考的激烈程度絲毫不亞于高考,很多人擠破了腦袋,用盡了關系,砸完了金錢,只為能夠成為國家體制內的人,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被人艷羨。然而,光鮮的外表下所承受的壓力和工作的枯燥并不為外人所知。
公務員工作壓力來源
1.上班時事務較多,F在實行問責制,不履行或者不能正確履行職責的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無論是故意還是過失,只要造成不良影響和后果,都應該受到問責,這給公務員帶來了無形的工作壓力;
2.競爭升職壓力大。每個人給自己的人生規劃都是一步步向上的,每向上一步都要經過激烈的競爭,而這種競爭又是十分激烈的;
3.存在認同壓力。自己工作很努力,但得不到認同,且時刻面臨投訴,這都是壓力的另一個來源;
4.工作影響私生活,下班后經常把工作狀態帶入生活,社會上經常有突發事件,作為職能部門要緊急處理,有時候要為工作出去應酬,要籌劃工作;
5.人際關系較復雜,表面上朋友很多,但其實真正的知己,能說知心話的人越來越少,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孤獨感,此為焦慮帶來的壓力。
關注公務員群體的心理健康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當下,約束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管理越來越嚴,但以往的隱形福利卻在減少,這更讓公務員們“壓力大”。這個群體似乎不再像看上去那么風光,很多人失去了心理平衡。更嚴重的是,受傳統思維影響,很多人認為心理問題就是思想問題,不敢說不可說,導致公務員群體的自我疏導能力較差,就醫意愿也比較低,心理健康隱患越積越重。多關注公務員心理健康,不僅是公務員個人和家庭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
然而以上措施更多的情況下也是治標不治本,還希望廣大參加國考的考生能夠理性地選擇自己人生的發展方向,切實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不要只為了貪圖所謂的穩定和風光,而置自己的特長和愛好不顧,把自己禁錮在公務員的圍城內,不僅不利于自身職業的發展,也會因為無法忍受工作的枯燥和壓力而患上各種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