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在天河區一所公辦小學讀一年級,上周五進行了數學測試,全班45人,我女兒99分,已經是倒數第三名了!”日前,廣州媽媽網一網友在論壇上發帖,引發家長們的廣泛討論,瀏覽人數超過1萬人次。據悉,目前廣州小學已不允許公布學生成績排名,但有老師會將成績轉化成等級,然后公布每個等級的人數,讓學生和家長心中有數。老師們用心良苦,家長們的焦慮卻絲毫沒有減輕。
教育排名現狀依舊
即使現在已經主張成績排名不要公開,不要讓學生知道,但是家長依然很關注學生的排名。為什么呢?因為這里關系著擇校。小學選擇優質初中,初中選擇優質高中,高中選擇優質大學……公眾都非常清楚排名意味著優質的資源的獲取。所以家長對于排名的焦慮不會因為學校是否公開、甚至不會因為學校是否考試而消失,是這種優質資源的稀缺性,引發了家長的焦慮。最重要的是現在社會并沒有認識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的稀缺,反而故意制造稀缺,引導家長搶購。高昂的擇校費就是這種哄搶的結果。優質的中小學甚至把收取擇校費的名額占到了整個錄取名額的絕大部分。
如果教育資源稀缺的現狀不改變,某一天100分和99分的區別可能就是高昂擇校費的區別。
99分倒數與上海踩踏事件的共性
踩踏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單位時間內人口過多,即人流量已經遠遠超出能容納的上限。所以這里要分析的就是為什么單位時間內集中這么多人呢?具體細節不是很清楚,只好發散一下了,商業做生意總是利用節日消費、打折消費,很多日常的消費則是非常高昂的,那么節日就集中了相對優質的可購物的資源,和教育一樣,對于優質資源的爭奪成為了人口集中的重要原因。
而二者更重要的一個聯系是,這種優質資源是人為控制的,從而制造短缺的假象,引起哄搶,獲得超額的利益。
所以,資源的稀缺性會引起哄搶和爭奪,此時,市場上“無形的手”已經在人們非理性行為下失去了其應有的效應,而會使資源的價格瘋漲,因而在教育界形成高昂的擇校費,在踩踏事件中出現超出容納限制的客流。
任何問題的出現,其本質都是制度的問題,只有從制度上去約束,去改革,才能徹底根除這些反常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