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總體上來看,2010-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幅度有較大的波動,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12%,較2010年的23.8%有大幅度下跌,2012年經歷小幅增長之后增幅趨穩。雖然依靠投資拉動宏觀經濟增長的比重在逐漸下降,但投資環境依然良好并趨于穩定。依靠投資拉動GDP增長的模式已逐漸被改變。
有專家認為,靠投資拉動經濟,會有很多弊端,放在計劃經濟時代沒什么,但在市場經濟中,不依靠市場釋放活力,那真是要警惕了。和投資拉動相比,中國現在需要是擴大內需,主要是以消費為主,而不是以投資為主,消費的“基礎作用”是廣泛和持久,它的效果是長期,而投資的“關鍵作用”就是那么一陣。當年的經濟危機后,中國曾經啟動過4萬億的救市計劃,可只起到一個月的作用,后幾個月及長期后續的可持續性就差了。
持不同觀點的專家認為,適當精準可控的投資,還是需要的,需要特別注重防范無效的、低效的投資。在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進程中尋找一些機會,還是可行的,也就是所謂的“聰明投資”。中國經濟走出低迷關鍵需要通過改革,為微觀經濟主體進行創新。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的是找到更有效的資源使用方式、更高效的生產方式,這個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新思界分析師認為,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人們總是對投資特別看重,尤其是圍繞房地產開發進行的投資最受青睞,以至于樓市興衰被一些人看成經濟的晴雨表。在新常態下,腳踏實地去做實業、搞實體經濟、抓技術革新,發掘新市場,而不再繞著投資、房地產兜兜轉轉,才是發展之道。但經濟的增長也不能夠完全依靠消費去拉動,有效精準的投資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