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科學謀劃中國經濟新棋局作出的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的重大決策部署,對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據悉,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11省市。
在空間布局方面:重慶將發揮核心作用
長江經濟帶在空間布局上形成了“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格局。
“一軸”是指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托,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鎮為節點,構建沿江綠色發展軸。
“兩翼”是指發揮長江主軸線的輻射帶動作用,向南北兩側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兩翼支撐力。
“三極”是指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為主體,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三大增長極。
“多點”是指發揮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級城市的支撐作用。
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重慶將試點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基本思路就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而不是又鼓勵新一輪的大干快上。這是長江經濟帶戰略區別于其他戰略的最重要的要求。
一是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上海、重慶等地率先開展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試點。二是加強環境污染聯防聯控。三是建立長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四是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
在新型城鎮化方面:重慶等超大城市發揮引領作用
一是優化城鎮化空間格局。首先要抓住城市群這個重點,以長江為地域紐帶和集聚軸線,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為龍頭,以長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為支撐,以黔中和滇中兩個區域性城市群為補充,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依托,形成區域聯動、結構合理、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格局。
其次要促進各類城市協調發展,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等超大城市和南京、杭州、成都等特大城市引領作用,發揮合肥、南昌、長沙、貴陽、昆明等大城市對地區發展的核心帶動作用,加快發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第三是要強化城市交通建設,加強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建設。
在對外開放方面:重慶成西部開發開放重要支撐
一是發揮上海及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引領作用。二是將云南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三是加快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建設。推動區域互動合作和產業集聚發展,打造重慶西部開發開放重要支撐和成都、武漢、長沙、南昌、合肥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行業研究人士指出長江經濟帶產業優勢較為突出,已具備加快形成若干個世界級產業集群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要牢牢把握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綠色增長機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在改革創新和發展新動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過剩產能上做“減法”,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形成集聚度高、國際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走廊。
更多
財經資訊請關注新思界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