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儲行12月31日發布的月度信貸數據顯示,在購房貸款方面,11月投資性購房貸款增長僅為0.4%,年增長率降至9.1%,為2014年6月以來最低。相比之下,自住性購房貸款增長了0.8%,年增長率上升到6.5%,為六年來最高。數據證實,銀行終于開始聽從監管部門的一再警示,正逐步放緩對投資者的房貸貸款,監管部門對于房市風險上升的擔憂略可消解。
自2012年4月以來,即澳儲行開始通過降息扶持經濟增長之后,投資性房貸增長一直快于自住性房貸增長。但在官方現金利率下降至2%(歷史最低)之后,儲蓄回報率降低,促使更多投資者轉向高收益證券和地產市場尋求高收益。
由于對地產投資大幅增加和放貸標準松弛感到擔憂,APRA于2014年12月介入并向銀行發出警告,要求其將投資性貸款增長控制在10%以內,否則將面臨必須提高準備金以抵御日漸增加的風險。在APRA的不斷敦促下,包括四大銀行在內的幾家銀行因需要時間對貸款方式進行調整,仍持續超過10%的上限。
去年年中,控制著1.5萬億澳元抵押貸款市場的大銀行選擇提高投資性借貸利率以符合APRA的上限規定,同時以求抵消受其他新政策打擊而減少的收入。
幾家銀行隨后多次升息,對象開始由投資性貸款者向自住性房貸擴展,凸顯出銀行在更嚴格的資本金要求下在股本回報率方面的壓力正越來越大。
澳儲行(RBA)數據表明,去年1-11月銀行的投資性貸款僅增長3.3%,相比去年六月的17.3%大幅下降。投資性貸款的增長速度已不需要擔心。自去年7月以來,有325億澳元的貸款被重新分類,其中11月被重新分類的貸款為19億澳元。澳儲行(RBA)對數據采集過程進行審查標記并抨擊銀行業對貸款的重新分類,并對貸款增長率做出一定修正。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認為:悉尼和墨爾本房價均在以兩位數的速率上漲,投資性貸款需求強烈被視樓市快速升溫的原因之一。因擔憂澳洲房市過熱,呼吁加強各方面監管的聲音不絕于耳。而現在投資性貸款每月0.4%的增長幾乎僅為去年高峰時期的一半,這說明審慎性政策緊縮限制了投資活動。新的資本規則只是澳大利亞銀行業收緊“監管改革套索”的其中一部分,這一“套索”還包括了購買更多收益遭稀釋的政府債券以及籌集更巨額的長期資金。
更多
大洋洲投資咨詢請關注新思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