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乳品行業陷入一場嚴重的過剩危機,全球奶業巨頭降低收購奶源價格,多地奶農遭受巨額虧損,大量牛奶只能被廉價處理。2月2日,新西蘭全球乳品拍賣(GDT)價格指數為-7.4%,創2015年11月17日以來最大降幅。那些在課本中讀到的資本家傾倒牛奶的戲碼似乎真的要上演了。
全球最大的乳品出口商恒天然合作集團有限公司將固體奶預期收購價削減至九年新低,這家總部設在奧克蘭的公司在4月12發布聲明,因為供應過剩問題使市場持續承壓,將2015年至2016年度固體奶預期收購價格從每公斤4.15新西蘭元(約合2.81美元)降至3.90新西蘭元(2.64美元)。
近日,英國牛奶收購價已跌至8年來最低水平。奶農如今只能以每品脫11.4便士(約合每升1.9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牛奶,而生產一品脫牛奶的成本卻高達15.9便士(約合每升2.6元人民幣)。在英國的超市里,牛奶比瓶裝水便宜的情況已經有一段日子了。
奶制品行業是新西蘭的出口支柱,占總出口額的25%。而在過去兩年間奶農的總收入蒸發了47.4億美元之多。2016年3月,恒天然也警告其1.3萬新西蘭農場主,必須要挺過今年余下時間內無法盈利的狀況。并且,根據新西蘭農場主聯盟(Federated Farmers)近期的調查顯示,它的奶農成員中有11.1%正經歷著銀行抵押貸款帶來的壓力,6個月前這個比例為6.6%。約3%的農場破產似乎已經不可避免。
2015年9月7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歐盟各國的大批農民,駕著拖拉機來到歐盟總部附近,抗議歐盟農業政策導致牛奶價格過低。同樣在2015年9月份,據丹麥媒體報道,由于牛奶產量供過于求,近期丹麥奶農售價降到每升2.13丹麥克朗(約合2.1元人民幣),已有86%的奶農出現虧損,相當于3300家牛奶場僅450家盈利。
這一切都好像在預示著上個世紀20年代末發生的資本危機即將上演,一邊是失業工人排著長隊領取救濟,一邊是資本家農場主寧愿把牛奶傾倒丟掉也不愿意降價出售。那么,究竟是什么全球乳業陷入如今的困境之中呢?
首先,全球奶制品供應過剩主要集中在歐洲,近幾年,歐洲風調雨順的氣候,再加上取消配額制度,導致牛奶產量大幅度上升。而作為全球奶制品的主要供應地,歐洲牛奶產量的過剩勢必會壓低世界乳制品的價格。
其次,近年來,全球奶牛數量增長速度遠遠大于需求。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15-2019年奶牛養殖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行業經營指標深度調查分析報告》顯示,自2000年以來,奶牛的數量已增長25%,達到近2.7億頭。其中增幅最大的是中國,奶牛的數量增長了近兩倍,至1450萬頭。
第三,多產奶牛品種的世界范圍內的引進使得牛奶產量飆升。最早在數百年前飼養于德國北部、丹麥和荷蘭的產奶量高的黑白花奶牛,也稱作荷斯坦奶牛,如今已被引進至世界各地,這直接導致世界各地牛奶產量的直線上升。
第四,中國奶制品需求的下滑。在2015年歐盟取消配額制度以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牛奶進口國,也是奶粉的重要買家。然而,在歐盟取消配額制度奶產量大幅提高以后,中國的市場需求并不如他們預期的那樣大,而且中國國內牛奶產量也在增加。
第五,俄羅斯采取的食品禁運行動切斷歐盟乳酪的最大出口,加劇了歐盟牛奶價格的下跌。在乳酪出口方面,歐盟國家非常依賴俄羅斯,歐盟僅2013年對俄羅斯乳酪出口額就接近10億歐元。然而,俄羅斯的食品禁運政策為取消配額制度的歐盟來說是致命的打擊。
更多
產業分析請關注新思界綜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