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2015年的慘淡,2016年中國鋼鐵業的上半年上演了傳奇的逆襲。截至8月4日,34家鋼鐵上市公司中,已經有13家發布了上半年業績預告,除了華菱鋼鐵和韶鋼松山兩家尚未盈利,預盈企業達到11家。2015年苦苦掙扎了一年的中國鋼鐵業在今年上半年步入全面向好的階段。
根據13家公司公告,預盈最大的是馬鋼股份,2016年上半年預盈約4.5億元,而在上一年這家安徽省最大的鋼鐵企業還是巨虧48.04億元;酒鋼宏興預盈2.27億元,上一年這家甘肅省最大的鋼鐵企業虧損額達到驚人的74.3億元;馬鋼、酒鋼宏興之外,三鋼閩光和太鋼不銹也分別預盈3.04億元和3.02億元,兩家上市公司在2015年分別虧損9.29億元和37.11億元。沙鋼股份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3.3億元,雖然較上年同期下降18.0%,但實現利潤總額1.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6億元,從而扭虧為盈。
在預盈和正式業績公告之外,重組停牌中的兩大央企寶鋼與武鋼也開始回暖。7月22日,從寶鋼集團2016年上半年經營分析和績效對話顯示:1至6月,寶鋼實現利潤39.1億元,利潤總額居國內同行業首位。同樣是7月22日,與寶鋼正在聯姻的武鋼同步召開經營者大會,宣布武鋼上半年實現利潤7.3億元。在此之前,從去年6月單月虧掉前5個月的利潤后,武鋼的利潤足跡持續為負。
根據中國鋼協工業協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協會會員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29萬億元,同比下降11.93%;實現利潤125.87億元,同比增長4.27倍;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下降22.8%;銷售利潤率為0.97%,盡管這一利潤率在工業行業中仍然處于較低水平,但相較上一年份已經實現了“逆襲”。從分月情況看,1-2月行業依然處于虧損狀態,3-6月開始實現整體盈利。但是,因區域、所有制形式、生產規模的不同,企業的效益差距很大。
新思界
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認為,市場的回暖是業績好轉的主因之一,過去半年鋼市的劇烈波動,生產企業成為了最主要的受益者,與此同時,波動本身也帶動了期貨市場的繁榮。而眼下,動蕩似乎還沒有消停的跡象,并且極有可能延續至整個下半年。但是對于廣大鋼企而言,慘痛的經歷還未走遠,求生依然是繞不開的主題,去產能和企業整體改革的步伐仍需加速。
更多
產業分析請關注新思界綜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