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2014年底,隨著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上海(新擴圍地區)、廣東、天津、福建四大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至此2014年紛紛擾擾一年的中國自貿區擴圍終于塵埃落定。
自貿區全稱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Zone)是指關境以外劃出的,對進出口商品全部或者大部分免征關稅,并且允許港內或者區內進行商品的自由儲存、展覽、加工和制造等業務活動,以促進地區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的一個區域。
自從2013年3月新一屆中央政府成立后,新任總理李克強首次外出視察在上海提出自貿區概念后,自貿區話題便持續發酵、成為引爆中國新一輪區域政經競爭的導火索。尤其是上海自貿區掛牌后,各地政府紛紛拋出各自的自貿區計劃,紛紛摩拳擦掌迎頭趕上。
自貿區擴圍戰早在上海將申報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那一刻起就已打響。進入2014年,“自貿區”的話題在各地開花。除去港澳臺和作為試點的上海,全國省市除北京、山西、青海外均先后向國務院提交了建立自貿區的申請,從南到北,自東向西,都積極想把括號里的“上海”換成自己所在的城市或者區域。天津濱海、廣東(前海、南沙、橫琴)、浙江舟山、福建平潭、山東青島、河北曹妃甸、重慶兩江、遼寧大連、四川成都、安徽合蕪馬(合肥、蕪湖、馬鞍山)、江蘇(蘇州、無錫)、陜西西安、河南鄭州等均有方案出爐。其中,廣東、天津、福建領跑地方自貿區申報:一個高舉“粵港澳”一體化、立足珠三角、要建體量最大的自貿區;一個依托濱海新區、要建北方第一個自貿區;一個面向臺灣、填補“長三角”與“珠三角”之間、發展海峽經濟區。
自貿區申報的“井噴”、“發燒”態勢,使中央一度暫停申報流程,為地方降溫。
但9月,天津、廣東自貿區率先突圍的消息傳出。10月以來,關于天津、廣東領跑,福建可能同期批復的聲音更是一片沸騰。12月12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意在廣東、天津、福建特定區域再設三個自貿區。至此,歷時近兩年,方案添添改改,消息虛虛實實的自貿區猜想,終于在2014年揭開謎底。
我們不禁發問:經過2014年競爭激烈的自貿區申報,面對國家針對自貿區各種政策利好支持,2015年的自貿區申報可以預見仍會呈現各省份積極響應態勢,誰會成為2015年拔得頭籌者,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