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至今,整個集裝箱制造行業總體發展態勢都有很好的回升。總體來說,需求回暖、價格上漲,已經讓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受益匪淺。不管是下游的集裝箱租賃還是物流,都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
雖然集裝箱制造行業的未來三年的需求充滿了不確定性,而且這種不確定性來自于全球經濟增長與貿易擴張,但是對于集裝箱制造企業來說,其經營動態也直接體現了制造環節的彈性有多大。
以集裝箱租賃為例,目前市面上多家集裝箱租賃公司的出租率/利用率都已經達到近年來的平均水平,而且預計2017年下半年會實現更高的水平。集裝箱租賃市場的火爆,反映了下游集裝箱運輸行業總體向好。
不過盡管如此,上游的制造廠商似乎并沒有積極應對這一趨勢。截止目前,集裝箱工廠的堆存量仍舊位于歷史性低位。而且,近來多家集裝箱工廠停產改造,這造成了短期內集裝箱使用數量短缺的問題。
縱觀整個集裝箱運輸領域,近年來由于鐵路總局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模式,多式聯運等模式的普及,為集裝箱運輸比例的提升奠定了基礎。而且,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分析,2016年全路集裝箱同比增長40%。當然,這一部分增量主要來自于海運。
新思界
行業分析師認為,隨著集裝箱下游應用市場的逐步擴大,集裝箱制造行業將會面臨一個極為龐大的市場。其中最為明顯的驅動因素來自于民營第三方物流的發展,這一類參與則開始從事到鐵路集裝箱全程物流服務中去,而且這些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大多愿意采用自備箱,自備箱的返空率更是由之前的40%下降到如今的10%。收益的增加,讓民營第三方物流公司有更多的資金去購買集裝箱來裝備自己。
而且,集裝箱返空率的降低,也意味著民營第三方物流公司有能力開拓下游運輸業務。不過,對于集裝箱制造廠商來說,在針對這一類客戶進行開發時,需要重點關注那些網絡大、有能力協調各個路局資源的企業。因為只有這樣,那些第三方物流公司才能具備地域優勢,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其未來發展前景才有保障。
根據新思界發布的
《2017-2022年中國集裝箱行業市場供需調研咨詢報告》,集裝箱制造廠商需要培育一些新的客戶,而且整個行業近年來造箱速度大大加快。不過在開拓新客戶層面,還是有一些趨勢需要把握的。例如特種集裝箱領域,尤其是化工箱這一類與經濟周期相關性較高的品類,投資回報率也較高。再者,冷鏈的發展,也會推動相應的集裝箱需求。
更多
財經資訊,請關注新思界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