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管局6月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5月銀行結售匯逆差繼續收窄,并且銀行代客遠期凈結匯86億元人民幣,為2014年12月以來首次出現月度遠期凈結匯。這表明,資本外流壓力緩解,銀行客戶對人民幣的前景已轉向樂觀。
具體來看,5月銀行結售匯逆差817億元人民幣,4月逆差1534億元。其中,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677億元人民幣,4月逆差1501億元。5月銀行代客遠期結匯簽約540億元人民幣,遠期售匯簽約454億元人民幣,遠期凈結匯86億元人民幣。
遠期結售匯17個月來首次出現順差,對此,
行業研究人員稱,出現遠期凈結匯主要是因為遠期結匯增加較多。遠期結匯增加或與5月份客戶為規避6月份美聯儲議息和英國退歐公投等風險事件,而提前鎖定遠期損益有關。
從遠期售匯來看,企業可能對于越來越貴的美元不甚滿意,期待美元回落,所以降低了簽約規模。此外,隨著外幣債務的不斷償還,企業外債減少,其對外債進行套期保值的壓力隨之降低,這可能也是遠期售匯規模保持低位的原因。無論哪種原因導致遠期售匯規模維持低位,都意味著資本外流壓力正在緩解。
總之,市場對人民幣的大幅波動已經越來越適應,結售匯行為越來越理性,因某一關鍵價位被突破而誘發市場非理性恐慌的概率正在降低。相比今年初,現在人民幣的前景更加光明。
更多
財經數據請關注新思界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