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即聚鄰苯二甲酰胺,是由含苯環的二元酸與脂肪族二胺通過縮聚反應生成的熱塑性功能型尼龍。其分子結構中的苯環賦予材料特殊性能,存在半結晶態與非結晶態兩種形態。非結晶態PPA主要應用于國內對阻隔性能要求較高的場景,如食品包裝內襯等;半結晶態PPA更適配注塑等熔融加工工藝,在工業生產中應用廣泛,我國市場流通的PPA產品多為此類型,尤其在汽車零部件、電子元件等制造領域占據主導地位。
在力學性能上,PPA強度、韌度和硬度遠超傳統脂肪族聚酰胺,能滿足我國汽車輕量化對零部件高負載的要求,在發動機周邊部件等關鍵部位表現穩定。耐熱性方面,其熱變形溫度達300℃以上,連續使用溫度170℃,適配我國電子電器行業小型化元件的高溫工作環境。此外,潮濕氣候下,PPA對水分敏感度低的特性保障了產品尺寸穩定性,耐化學腐蝕性則契合機械工業中接觸各類介質的工況,僅對強酸和強氧化劑耐受性較弱的特點,也為國內企業在應用場景選擇上提供了明確參考。
PPA的應用領域隨產業升級不斷拓展。汽車行業中,國內車企為提升燃油經濟性,廣泛采用PPA制造發動機周邊零部件、電氣系統部件等,助力汽車輕量化轉型,如比亞迪、吉利等企業的新能源車型已大量使用PPA材質零件。電子電器領域,為適配我國5G設備、智能終端小型化趨勢,PPA主要用于生產芯片組、印刷電路板連接器等部件,華為、小米等企業的產品供應鏈中均有應用。
國內PPA市場競爭呈現“國際巨頭主導高端,本土企業搶占中低端”的格局。國際品牌中,巴斯夫、杜邦通過在華設廠,其PPA產品憑借高性能壟斷我國航空航天、高端電子等領域。本土企業中,沃特股份是核心參與者,其研發的PPA材料已進入寧德時代、中興通訊等企業供應鏈。此外,金發科技、普利特等企業也在加速PPA研發,通過性價比優勢爭奪中端市場。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未來,我國PPA市場未來將呈現三大發展方向。一是高性能化突破,國內企業正加大研發投入,目標攻克耐高溫180℃以上、耐候性達10年的高端PPA,以替代進口產品。二是綠色化生產,響應“雙碳”目標,本土企業探索生物基二元酸原料應用,碳排放較傳統工藝大幅降低。三是應用場景擴容,隨著低空經濟立法推進,PPA在無人機機身部件的應用將快速增長;同時,3D打印用PPA線材研發取得進展,推動PPA從工業部件向個性化制造領域延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