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零售作為零售業態的創新模式,通過“線上交易+線下即時配送”實現商品與服務的高效匹配。其本質是依托本地實體商業網絡,構建“30分鐘生活圈”,滿足消費者對確定性履約的極致需求。區別于傳統電商的“計劃性消費”和外賣平臺的“餐飲專屬場景”,即時零售已突破品類限制,形成覆蓋生鮮日化、醫藥健康、數碼家電等全品類的服務生態。
即時零售產業鏈呈現“啞鈴型”結構,上游連接品牌商與本地供應商,中游依托平臺進行資源整合,下游則通過即時配送網絡觸達消費者。在供應鏈端,京東到家、美團閃購等頭部平臺正通過“垂直整合+生態共建”雙軌并行。例如,京東到家通過“小時購”整合超40萬家實體門店,構建起覆蓋生鮮、3C、醫藥的全品類供應鏈;美團閃購則與1919酒類直供等垂直平臺合作,推出“超級性價比營銷模式”,實現供應鏈效率提升。在履約環節,即時配送網絡呈現“平臺自營+社會化眾包”的混合模式,美團400萬騎手與達達63萬眾包騎手形成差異化服務能力。同時,即時零售也正在催生新型基礎設施。例如,盒馬鮮生的“日日鮮”模式將蔬菜損耗率控制在5%以內,其動態庫存管理系統已成為行業標桿。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29年中國即時零售市場行情監測及未來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達到1.07萬億元,較2023年實現快速增長。這一爆發式增長源于三大驅動力:首先是消費升級帶來的“即需即得”需求;其次是技術迭代推動的效率革命,美團閃購的智能調度系統使騎手日均配送量大幅提升,配送成本降低;最后是政策引導下的基礎設施完善,商務部《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明確要求推廣“店倉一體”模式。
目前,我國即時零售市場形成“3+X”競爭格局,美團閃購、京東到家、淘寶閃購占據主導,抖音小時達、快手小店等新勢力依托流量優勢加速入局。具體來看,美團憑借外賣場景積累的“30分鐘送達”優勢,在生鮮、醫藥等高頻品類建立壁壘;京東到家依托母體供應鏈,在數碼家電等高價值品類形成差異化;淘寶閃購則通過“遠近場融合”模式,將隱私品類作為突破口。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未來,即時零售的進化方向將呈現三大特征:一是全域融合,平臺型電商與本地生活服務深度綁定,如抖音小時達與優衣庫合作的“服裝即時達”實現“即看即買即穿”;二是服務深化,從商品配送延伸至“服務到家”,如社區洗衣即時取送、家電維修即時上門等新業態;三是全球拓展,TikTok Shop在東南亞試點的“1小時達”模式,正在復制中國經驗。但行業也面臨新的挑戰。例如,履約成本占營收比重較高,需通過自動駕駛配送車等技術突破降低成本;隱私保護與食品安全需建立全鏈路溯源體系;標準化建設滯后,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雖已發布《即時零售術語與操作規范》,但區域執行差異顯著。面對這些挑戰,頭部平臺正通過“技術投入+生態共建”構建競爭優勢,未來即時零售將成為驅動消費升級的核心引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