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傳感器是傳感器的重要分支之一,也是信息農業、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等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源頭技術。
農業傳感器種類較多,主要包括農業環境信息傳感器(包括土壤傳感器、水體傳感器、氣體傳感器等)、動植物生命信息傳感器(分為動物生命信息傳感器、植物生命信息傳感器兩大類)、農產品品質與安全信息傳感器、農機工況與作業傳感器等。根據監測感知原理不同,農業傳感器也分為農業機電傳感器、農業電化學傳感器、農業熒光傳感器、農業拉曼傳感器、農業紅外傳感器等。
土壤傳感器是農業傳感器領域內發展較成熟的一類傳感器,其可細分為土壤濕度傳感器、土壤微生物傳感器、土壤pH傳感器、土壤污染物傳感器等多種類型,2023年全球土壤濕度傳感器市場規模約9.8億元。在全球市場上,土壤傳感器供應商較多,包括德國UGT公司、澳大利亞ICT公司、瑞士SENSIRION公司、美國Hunter公司、北京星儀傳感器、山東晶合物聯科技等。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8年中國農業傳感器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農業傳感器是實施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等現代化農業的基礎支撐,21世紀以來,隨著現代化農業逐步推進,農業傳感器研究熱情不斷提升。根據中國知網檢索顯示,2021年-2024年8月,以農業傳感器為主題的中文論文發表數量達92條。
在農業傳感器專利布局上,中國、日本、美國農業傳感器專利申請量較高,我國農業傳感器研究大多依靠政府資金支持,因此專利申請人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上,如江蘇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而國外更多集中在企業上,包括井關農業機械、洋馬農業設備、德國克拉斯等企業。
美國、日本、德國、荷蘭等國家現代農業起步早,且在農業傳感器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我國農業傳感器研究起步較晚,目前仍缺乏核心技術研究。未來隨著5G、AI、邊緣計算、新型人機交互等信息技術在農業傳感器中深入應用,農業傳感器將不斷向智能化、小型化、多功能、柔性化、互聯化等方向發展。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近年來,為促進智慧農業發展,我國逐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智慧農業政策體系,智慧農業迎來了快速發展機遇,農業傳感器作為智慧農業的信息之源,市場需求空間廣闊。我國農業傳感器研究熱情高,專利量持續增長,但相比于國外先進技術,國產農業傳感器仍有較大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