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巡檢機器人,應用在養殖場中完成日常巡檢工作,可以自主移動,能夠對養殖環境、動物健康、設備運行等各種情況進行監測,分析數據提供給管理人員,協助調整養殖方案。
養殖場需要定時巡邏,以掌握動物健康狀況。在政策推動下,我國養殖業規模化發展已成趨勢,規模化養殖具有養殖場占地面積大、動物養殖數量多的特點,依靠傳統人工巡邏方式無法完成既定巡邏頻次,對每個動物進行個體監測。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30年中國養殖巡檢機器人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養殖巡檢機器人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傳感器等技術集于一體,可以自主巡邏,實時監測動物的體溫、進食、運動、休息等情況,識別動物異常行為,對周圍環境包括氣溫、濕度、二氧化碳與氨氣濃度等在內的各項參數進行監測,同時檢測養殖設備運行情況,代替人工執行巡檢工作,出現異常時發出警報。
我國肉類消費結構以豬肉為主。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生豬出欄量7.03億頭。據農業農村部預測,2024年,全國生豬養殖規模化率已超70%。以生豬養殖為例,養殖巡檢機器人可以在規模化豬舍中自主巡檢,自動調節空氣質量、環境溫度與濕度,利用傳感器、攝像頭對每頭豬進行識別、信息捕捉,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判斷豬的健康狀況,以便于管理人員及時調整飼料結構、給藥需求。
我國人口數量大,水產品消耗多,為滿足市場需求,水產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從海洋漁業養殖方面來看,深海網箱養殖蓬勃發展,依靠人力對網箱進行檢查,勞動強度大且工作效率低,逐漸無法滿足需求,養殖巡檢機器人得到應用。水產養殖用巡檢機器人采用水下機器人,可以對網箱內魚類的生長狀態、水質參數,以及網箱周圍環境等進行檢測,能夠避免錯檢、漏檢等問題。
養殖巡檢機器人能夠適應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業發展需求,推動養殖業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可以提高生產安全性、提升管理效率、降低勞動力需求,減少人力成本,最終實現生產效率提高、生產成本降低。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2019年,京東數字科技公司研發出可以24小時巡邏豬舍的機器人,該智能養殖巡檢機器人可以檢測豬舍氣體、溫度、濕度,并進行信息反饋。2020年以來,我國養殖巡檢機器人相關專利數量還在不斷增多,主要有“一種養豬場用巡檢機器人”、“一種家禽養殖用自動巡檢機器人”、“一種水產養殖的水下巡檢機器人”、“一種養殖場用智能巡檢機器人”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