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病毒在全球傳播,引進成為一項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HIV病毒會引發多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可能會導致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即艾滋病。艾滋病是HIV病毒感染最為嚴重的階段,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統受到嚴重損害,無法抵抗感染和其他疾病,極易造成死亡。
HIV病毒主要有HIV-1和HIV-2兩種,其中HIV-1是HIV病毒的主要譜系,占據全球HIV感染患者的96%左右,HIV-2在全球中分布較少,主要集中在部分西非國家。當前全球主流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主要用于HIV-1感染的治療。目前來看,艾滋病尚未有有效的治愈方法,臨床中主要是采用三種或者三種以上的藥物聯合使用,從而避免單一藥物產生抗藥性,該治療方法被稱作為雞尾酒療法,也被稱作為“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全球上目前抗HIV病毒藥物主要可分為六大類,分別為CCR5拮抗劑、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NRTIs)、整合酶抑制劑(INSTIs)、非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NNRTIs)、融合抑制劑(FIs)、蛋白酶抑制劑(PIs)。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1-2025年抗艾滋病藥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隨著我國HIV疾病患者數量持續增長,以及在人均收入增長背景下,HIV疾病診斷率和治療率提升,醫保支付能力提升等利好下,我國HIV藥物市場規模持續攀升,預計到2027年我國抗HIV藥物市場規模將達到100億元以上。而全球中,抗HIV藥物市場規模更高,在2023年全球抗HIV病毒藥物市場規模在450億美元以上。
按照顧客數量,通過政府免費治療渠道獲取HIV藥物的患者數量較高,占比達到62%,通過醫保支付的渠道占比約為35%,自費渠道消費者數量較少。按照金額規模來看,隨著醫保政策的改革,通過醫保渠道獲取HIV藥物的患者數量持續攀升,醫保支付渠道金額占比也隨之攀升,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62%以上。
當前我國已經獲批的抗HIV藥物約有40種,國內抗HIV藥物市場主要被葛蘭素史克、吉利德以及默沙東幾家企業壟斷。我國企業也積極在抗HIV藥物市場布局,但國內企業多以生產仿制藥為主,代表企業有齊魯制藥,但近幾年隨著國內生物制藥企業的規模、技術提升,也有部分企業能夠自行研發抗HIV藥物,如前沿生物、豪森藥業。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士表示,雖然近幾年不斷有新的抗HIV藥物上市,但仍舊不能完全治愈艾滋病,艾滋病的治療仍舊需要長期服藥,甚至國內的部分藥物大多需要每日一次給藥,給患者帶來了心理、經濟的負擔。為了減輕患者的用藥負擔,未來抗HIV藥物需要向長效方向發展。在市場競爭方面,當前國內抗HIV藥物市場主要被進口產品占據,未來國產替代市場空間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