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一種周期性、不可預測的,發作特征為腦功能紊亂的疾病。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癲癇患者在經過藥物治療,約有七成的患者可以病情可以得到控制,因此注射用抗癲癇藥物行業發展前景較好。
注射用抗癲癇藥物行業發展和癲癇患者數量有關。我國癲癇患者數量呈現增長趨勢,自2016年的55萬人增長到2020年的76萬人左右,預計未來幾年增長速度逐漸放緩,到2025年達到110萬人。隨著癲癇患者數量的增長,以及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長,癲癇治療需求攀升,推動注射用抗癲癇藥物行業快速發展。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1-2026年中國注射用抗癲癇藥物行業細分市場需求及開拓機會研究報告》顯示,注射用抗癲癇藥物相較于口服藥物更加方便,在臨床用藥范圍更廣,因此在癲癇患者群體應用需求較高。隨著癲癇患者數量的攀升,帶動注射用抗癲癇藥物需求持續增長,在2020年我國注射用抗癲癇藥物市場規模達到15億元,預計到2025年達到50億元,近五年年復合增長率約為27%,行業處于快速發展趨勢。
當前中國已上市的注射用抗癲癇藥物有拉考沙胺注射液、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濃溶液、注射用丙戊酸鈉、注射用苯巴比妥、地西泮注射液,原研企業分別為優時比、優時比、賽諾菲、拜耳、羅氏。國內仿制企業眾多,如江西青峰、普利制藥、新馬藥業、上藥新亞、天津金耀、濟川藥業、圣華曦藥業等。在國內市場中,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鈉仍舊占據著注射用抗癲癇藥物市場。
相較于其他治療方式,當前國內批準上市的注射用抗癲癇藥物產品較少,且治療效果有限,尚未有針對手術預防癲癇藥品獲批上市,目前產品多為超適應癥用藥。我國癲癇臨床藥物需求較高,未來注射用癲癇藥物市場發展空間巨大。而在市場競爭方面,盡管國內仿制藥已經上市,但由于外企具有較高的研發和銷售能力,因此仍舊主導我國市場,隨著國內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推進,在集采背景下,性價比較高的國產藥物市場占比將不斷增長。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士表示,我國癲癇患者數量龐大, 且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下人數不斷增長,因此注射用抗癲癇藥物潛在市場巨大。隨著人均收入的增長,癲癇治療需求攀升,注射用抗癲癇藥物行業得到快速發展。我國上市的注射用抗癲癇藥物以原研藥和仿制藥形式,在集采背景下,仿制藥市場占比不斷增長,逐漸實現國產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