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是一種基因,該基因容易發生突變,最常見的就是ALK基因融合,容易導致若干種癌癥的發生,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肺癌。肺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在2020年我國肺癌患者數量約為93萬,預計到2023年將達到101萬。肺癌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癌癥,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占比達到86%左右。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群體龐大,治療需求較高,在2020年我國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物治療規模約為300億元,預計到2025年增長到1000億元以上。ALK抑制劑是肺癌的首選靶向藥,因此ALK抑制劑應用需求較高,行業發展前景較好。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中國ALK抑制劑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在肺癌靶向治療中,ALK突變是第二大靶點,而ALK陽性患者通常對于化療耐藥,因此ALK抑制劑市場空間龐大。當前ALK抑制劑藥物研發已經到第三代,第一代產品有克唑替尼;第二代產品有色瑞替尼、阿來替尼、布加替尼;第三代產品有勞拉替尼。我國肺癌發病率較高,治療需求高,ALK抑制劑市場需求持續攀升,市場規模自2016年的5.2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31.3億元。
就產品結構來看,在2020年全球ALK抑制劑銷售金額為21億美元左右,其中第二代產品阿來替尼銷售金額最高,為13億美元,其次是克唑替尼,銷售金額為6億美元。國內ALK抑制劑生產企業主要有正大天晴、澤璟制藥、人福醫藥、亞盛醫藥、軒竹醫藥、再新醫藥、賽林泰醫藥、浦潤奧等。國內已經有兩款第三代ALK抑制劑實現上市,生產企業分別為中外制藥和貝達藥業。
ALK激酶抑制劑會發生獲得性耐藥現象,其耐藥表現復雜,針對其耐藥的研究和應用存在不確定性,限制ALK抑制劑行業發展。目前尚未找到克服耐藥性的方法,因此ALK抑制劑更新速度較快。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士表示,ALK抑制劑在肺癌治療中效果優異。我國肺癌發病率較高,且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肺癌患者數量持續攀升,利好ALK抑制劑行業發展。ALK抑制劑已經有三代產品,目前第二代產品銷售需求較高,但在耐藥性限制下,未來第三代藥物發展潛力較高。我國布局在ALK抑制劑領域研究的企業眾多,市場競爭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