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梭菌引起的細菌感染,產生的外毒素可引起全身骨骼肌的持續強直收縮和陣發性痙攣。重癥患者如果不進行醫療干預,可能會出現喉痙攣、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衰竭,重癥患者死亡率幾乎為百分百。即使經過積極的綜合治療,全球破傷風死亡率仍為40%。由此可見,破傷風是一種極其嚴重且可能致命的疾病,治療市場龐大。
2021年我國新生兒破傷風病例數為23例,比2020年下降11例。在2019年以前,我國未對破傷風治療具體規定,而被動免疫制劑量大價低,因此國內破傷風治療長期以被動免疫為主,疫苗為輔,且疫苗用量大幅低于被動制劑。被動免疫制劑能治標不治本,主動疫苗仍是預防的首選。吸附式破傷風疫苗相較于被動免疫制劑,其具有保護時間更長、過敏率更低的優勢,未來應用潛力巨大。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中國吸附破傷風疫苗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在2019年后,隨著政策的發布,改變破傷風預防市場的結構,預防接種必將成為主流方法。吸附破傷風疫苗批簽發量爆發式增長,自2016年的120萬支,增長到2020年的356萬支。在2021年第一季度,吸附破傷風疫苗批簽發量為90萬支。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吸附破傷風疫苗市場規模隨之攀升,自2016年的2.2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3.7億元。
吸附破傷風疫苗市場競爭格局較為簡單,歐林生物和武漢生物所占據市場,在2020年歐林生物市場占比達到89%左右。歐林生物通過分銷渠道優勢,銷售量較高,在2020年銷售量為316萬支。除了以上兩家企業以外,華蘭生物、科興生物、沃森生物和北京鑫科賢賽迦企業也積極布局在該領域,但大多進度緩慢,甚至處于停滯。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士表示,破傷風作為傷害性大,死亡率高的疾病,在全球以及國內得到重視。在2019年以前,我國采用被動式免疫,但隨著政策的發布,國內破傷風治療方式更改,吸附破傷風疫苗市場需求爆發增長。在市場競爭方面,歐林生物市場占比較高,市場高度集中,仍有企業布局在該領域,但大多產品距離上市仍有較長時間,短期內市場競爭格局難以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