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檢測是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對體液、血液、組織等樣本中的核酸物質進行檢測和分析。根據技術平臺的不同,分子檢測可分為聚合酶鏈核酸擴增技術(PCR)、基因測序、熒光原位雜交(FISH)、基因芯片和核酸質譜等,分子檢測是目前體外診斷領域發展最快、技術最前沿的方向。除疾病診斷外,科研院所、藥企、CRO等也會使用分子檢測技術和產品開展研發工作。
聚合酶鏈核酸擴增技術(PCR)是在DNA聚合酶催化下,以母鏈DNA為模板,以特定引物為延伸起點,通過變性、退火、延伸等步驟,體外復制出與母鏈模板DNA互補的子鏈DNA,優點是具有耗時短、精準定量、靈敏度高及高性價比等,缺點是不適用于高通量分析;基因測序是提取樣品DNA或RNA,進行全基因組或特定基因片段測序,分析序列信息,優點是適用于高通量分析,可檢測多個突變位點,缺點是檢測時間較長,成本較高;熒光原位雜交(FISH)具有互補堿基序列的DNA分子,通過堿基對之間形成氫鍵等,形成穩定的雙鏈區,通過熒光來檢測靶序列,優點是可定位正常或異常序列,成本低,缺點是定量不精確,精確度較低;基因芯片優點是中通量、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缺點是假陽性比例相對較高。
近年來,全球分子檢測市場呈現增速嚴重分化的現象,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呈現快速穩步增長的特點,且有巨大的增長潛力,而以歐美日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已經進入低速平臺發展期。因此,一批國內行業領先的分子檢測企業開始拓展海外業務,進軍海外市場,積極探索新的發展路線。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為中國分子檢測企業的全球化布局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目前,國內分子檢測企業的全球化布局已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康為世紀、菲鵬生物等優質的國內企業已在海外市場布局,其海外業務在其收入結構中占據重要比例。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年全球及中國分子檢測產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增加、居民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及新興技術的進步,中國分子檢測市場規模穩步增長。中國已成為全球最主要的分子檢測市場之一,2021年中國分子檢測市場接近400億元,增長率為18.9%。
新思界
產業研究員認為,未來,隨著國產分子檢測企業在技術層面的創新與發展,國內分子檢測試劑產品將繼續憑借其高性價比的優勢加深錯位競爭,不斷提高在全球市場的滲透率,逐漸提升國產分子檢測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同時,我國分級醫療系統的完善、科技創新和相關政策的支持,將持續推動分子檢測行業的發展,至2026年,中國分子檢測市場規模將達到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