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性內窺鏡為內窺鏡細分產品,指能夠通過患者自然腔道進入體內的內窺鏡。軟性內窺鏡多用于觀察和診斷患者病情,包括膽道鏡、支氣管鏡、胃腸鏡等。
近年來,全球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我國每年新發胃癌患者數量達40.0萬人,占全球新發病例總量的45.0%。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國民健康觀念不斷提高,消化道早癌篩查需求不斷增長。2021年我國胃癌篩查市場規模達31.6億元,同比增長19.6%。在此背景下,軟性內窺鏡作為消化道早癌篩查以及微創手術所使用的必備醫療器械,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年全球及中國軟性內窺鏡產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軟性內窺鏡市場規模達63.7億元,同比增長10.6%。
在細分市場方面,軟性內窺鏡可分為纖維內窺鏡和電子內窺鏡兩種。纖維內窺鏡又稱光纖內窺鏡,通常利用光導纖維與透鏡組合來完成光線與圖像傳導。電子內窺鏡以電荷耦合器件(CCD)代替導像束傳導圖像信號,具有圖像清晰、效率高等優勢,在我國大中型醫院應用廣泛。
在全球市場方面,日本和德國等發達國家占據軟性內窺鏡市場主導地位。日本富士膠片Fujifilm、日本奧林巴斯Olympus、日本賓得醫療PENTAX、德國艾克松XION等企業為全球知名軟性內窺鏡供應商,占據全球市場近90.0%的份額。奧林巴斯在我國廣州、上海、北京等地成立醫療技術培訓中心(C-TEC),提供軟性內窺鏡專業培訓,公司軟性內窺鏡產品在我國市場占有率極高。
在本土市場方面,我國政府出臺眾多政策以推進醫療器械國產替代,本土軟性內窺鏡生產企業獲得快速發展。上海澳華內鏡和深圳開立生物醫療為我國軟性內窺鏡主要供應商。上海澳華內鏡作為我國軟性內窺鏡龍頭企業,不斷提高研發技術水平,推出眾多具有創新特色的軟性內窺鏡產品。近年來,上海澳華內鏡圍繞內窺鏡診療領域進行產業布局,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帶動其企業規模不斷擴張。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受益于國民健康觀念不斷提高,我國軟性內窺鏡市場需求日益旺盛,帶動行業規模不斷擴大。隨著生產技術不斷創新以及醫療系統不斷完善,我國軟性內窺鏡將往高端化、精細化方向發展。但目前,外資企業占據我國軟性內窺鏡市場主導地位,行業國產化空間仍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