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是輔助替代型康復機器人的一種,旨在增強人的力量,幫助人類移動。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可分為主動型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和被動型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兩類。其中,主動型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由電動機、杠桿、液壓系統或上述技術組合提供動力,是一種可穿戴的移動機器;被動型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使用彈簧等彈性元件存儲人體運動所獲得的能量,并根據需要使用這些能量來支持姿勢或運動。
從行業參與者來看,在國外,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主要生產企業有Cyberdyne Inc.(日本)、Ekso Bionics(美國)、SuitX(美國)、Lockheed Martin(美國)、ReWalk Robotics(以色列)、Touch Bionics(英國)、Hocoma(瑞士)、ExoAtlet(俄羅斯)等。
在國內,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行業主要企業有大艾機器人、邁步機器人、程天科技、傅利葉智能等,且上述企業均已獲得外骨骼機器人產品注冊證,其中傅利葉智能5件、邁步機器人3件、大艾機器人2件、程天科技2件。
從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需求來看,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中國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43億元;預計2022年,全球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增至62億元,同比增長44.2%。
就國內而言,由于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產品研發、審批的周期較長,產品投入成本較高,相應的,其價格也較為昂貴,市場上的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售價普遍在10萬元以上,部分產品價格可高達100萬元,當前國內可穿戴外骨骼機器市場規模不足6億元。
預計未來在國家鼓勵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與醫療康復相結合,拓展機器人在醫療服務、養老助殘等領域的應用,并提出要發展外骨骼康復訓練,支持相關康復輔助器具發展的政策背景下,以及國內65歲以上人口數量突破2億,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產品性能不斷提升和成本持續下降等因素刺激下,國內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市場需求潛力將逐步釋放。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士表示,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作為熱門賽道,近年來發十分迅速,但受行業發展時間較短、技術成熟度不高等因素影響,當前國內外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仍普遍存在人機交互性差、操作靈活度低、穿戴舒適性不佳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