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醫學指以生物學及工程學為理論基礎,制造出丟失或功能損害的組織和器官,使其具備正常組織和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再生醫學主流技術路線包括干細胞療法、基因療法、組織工程療法以及微生態療法等。受益于生物材料科學以及干細胞培養技術快速發展,全球再生醫學研發進程不斷推進。
我國皮膚缺損以及骨與軟骨損傷患者數量呈逐年增長趨勢,目前我國皮膚缺損患者數量高達100.0萬人,骨與軟骨損傷患者數量高達300.0萬人。骨質疏松為引發骨損傷的最主要因素,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骨質疏松發病率快速增長。在此背景下,再生醫學產品在骨與軟骨損傷修復領域獲得廣泛應用。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年全球及中國再生醫學產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再生醫學市場規模達291.2億元,同比增長27.3%。
目前,干細胞療法占據我國再生醫學市場主要份額。干細胞具有天然自我更新及生成特定新細胞類型的能力,被稱為“萬用細胞”。干細胞療法治利用干細胞來促進功能障礙、受損組織或病變的修復,在生命科學領域獲得廣泛研究。
作為醫學步入再生、重建、替代組織器官新時代的重要標志,再生醫學的出現解決了眾多醫學難題,國家對再生醫學行業發展長期呈支持態度。在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等醫學前沿技術。這為我國再生醫學行業發展提供良好政策環境。
在市場競爭方面,再生醫學相關企業集中于歐美國家,包括瑞士諾華集團(Novartis)、美國奧西里斯治療公司(OSIR)、美國Semma Therapeutics公司、美國凱德藥業公司(Kite Pharma)等。我國再生醫學行業起步較晚,相關企業較少,主要集中于擁有完善生物醫學配套產業以及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包括上海、北京、浙江、廣東、江蘇等地。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煙臺正海生物以及廣東冠昊生物為我國再生醫學龍頭企業。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再生醫學融合多種醫學理論以及現代生物工程技術,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以及國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再生醫學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受益于國家政策支持以及龍頭企業研發力度不斷加強,近年來我國再生醫學在研究及臨床應用方面取得眾多新進展,行業發展態勢不斷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