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泛素化酶(DUB)是作用于泛素分子之間或泛素與被修飾蛋白質之間的肽或異肽鍵的蛋白酶。去泛素化酶可參與多種生理過程,包括細胞增殖、DNA損傷修復、染色體分離、基因表達、免疫應答、激酶激活等,此外去泛素化酶也可調控不可成藥蛋白。基于此,去泛素化酶被認為是一種極具潛力的藥物靶點。
去泛素化酶種類繁多,在人體中,去泛素化酶種類可達百余種。根據結構不同,去泛素化酶可分為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UCH)、泛素特異性蛋白酶(USP)、卵巢腫瘤蛋白酶(OTU)、Josephin結構域蛋白、JAMM家族等。USP是家族成員數目最多、功能研究最為深入的去泛素化酶,其中又以USP7、USP22為主。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去泛素化酶抑制劑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由于去泛素化酶成員多、結構保守、生物學機制有待深入研究,去泛素化酶抑制劑開發難度較大,目前全球去泛素化酶抑制劑市場仍處于早期階段,暫無相關藥物上市,在研項目多處于臨床或臨床前期。
由于去泛素化酶在細胞生理過程中參與廣泛,去泛素化酶抑制劑在慢性腎病、肝癌、阿爾茲海默癥、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等疾病的臨床研究及治療中展現出巨大潛力。小分子抑制劑可通過抑制去泛素化酶功能達到抗腫瘤目的,但其開發難度較大,難點主要在于缺乏準確有效的篩選技術、生化分析方法以及同族蛋白選擇性較低等。
去泛素化酶小分子抑制劑分為泛素類似物、催化抑制劑、變構抑制劑三種類型,目前報道的去泛素化酶小分子抑制劑已超過60個,相關研發企業有諾華、羅氏、KSQ Therapeutics、Mission Therapeutics公司等。
PBSS1113是由張普民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高特異性去泛素化酶抑制劑,作為新型抗腫瘤藥物,PBSS1113在白血病治療中具有劑量低、起效快、特異性強等特點。2021年,PBSS1113先后獲得美國FDA、CDE批準進行臨床試驗,2022年3月,PBSS1113在浙大一院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成為全球首個進行臨床試驗的抗腫瘤去泛素化酶抑制劑。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去泛素化酶抑制劑研發難度大,目前全球暫無上市藥物,在研項目多處于臨床或臨床前期。近年來,由于全球環境惡化,腫瘤發病人群規模不斷擴大,抗腫瘤藥物市場需求旺盛。去泛素化酶在細胞生理過程中參與廣泛,作為抗腫瘤藥物潛力靶點,未來去泛素化酶抑制劑將受到更多藥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