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逆電穿孔消融,是腫瘤消融治療技術的一種,又稱為“納米刀”。不可逆電穿孔消融屬于脈沖電場消融技術,采用針式電極作用于腫瘤組織,輸出陡脈沖使腫瘤細胞膜產生永久納米孔,擾動細胞穩態使其凋亡,激活免疫系統清除凋亡細胞,從而達到腫瘤治療目的。
脈沖電場技術基于電穿孔效應,包括可逆電穿孔、不可逆電穿孔兩種。不可逆電穿孔(IRE)使細胞膜永久穿孔從而凋亡,基于此原理,不可逆電穿孔消融可用于腫瘤治療領域。不同組織細胞需要特定的脈沖電場強度才會電穿孔,因此不可逆電穿孔消融具有高選擇性、高精度特點,不會對病灶周圍組織造成影響。
現階段在全球腫瘤消融治療市場中,射頻消融份額占比最大,微波消融、冷凍消融其次,二者份額接近;在我國腫瘤消融治療市場中,微波消融份額占比最大,射頻消融其次,冷凍消融占比較小。從我國以及全球市場來看,不可逆電穿孔消融不是主流腫瘤消融治療技術。
射頻消融、微波消融、冷凍消融均是采用溫度效應來殺傷腫瘤細胞。射頻消融與微波消融屬于熱消融技術,消融范圍難以精確控制,不能用來治療靠近重要器官以及神經、血管的腫瘤;冷凍消融治療精度較高,但也存在溫度傳遞導致周圍組織器官意外損傷的可能性。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8年中國不可逆電穿孔消融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與市場中三大主流腫瘤消融治療技術相比,不可逆電穿孔消融可精準針對病灶進行消融,不會影響周圍組織、器官以及血管、神經,最大限度地降低并發癥,而且能夠激活巨噬細胞吞噬凋亡細胞,促進組織再生與修復,高效率、高安全性優點突出。不可逆電穿孔消融競爭優勢明顯,是一種新興腫瘤消融治療技術,有望替代現有技術成為未來市場主導者。
不可逆電穿孔消融可以廣泛應用于肝臟、肺臟、腎臟、胰腺、前列腺、甲狀腺等器官腫瘤治療領域,還可以應用到黑色素瘤、皮膚癌、骨癌、腦瘤等治療方面。2022年,我國腫瘤消融治療市場規模約為48億元,預計發展到2028年將增長至257億元,呈現高速上升態勢,不可逆電穿孔消融市場前景極為廣闊。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與其他消融術相比,脈沖電場消融技術起步較晚,進入21世紀,不可逆電穿孔消融才用于腫瘤治療方面。現階段在全球市場中,不可逆電穿孔消融技術主要處于小規模試用或者臨床試驗階段,尚未實現大規模臨床使用。在我國,不可逆電穿孔消融設備以進口產品為主,但本土企業布局速度加快,代表性企業主要有睿笛生物、睿刀醫療、鷹泰利安康、賽諾微醫療等,已有企業產品進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