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臨床上肺癌可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包括腺癌、鱗癌、大細胞癌等,在肺癌總數中占比超過80%,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分子靶向藥治療等。
目前臨床上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藥數量較多,包括奧希替尼、厄洛替尼、阿法替尼、吉非替尼等。從全球市場來看,隨著醫療技術不斷進步,藥物研發及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以及非小細胞肺癌發病率不斷提升,推動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全球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市場規模約為45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0%。從細分市場來看,美國、歐盟和中國為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主要市場。其中美國市場份額占比超過40%,位列第一,歐盟和中國市場份額占比均超過16%。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7年中國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行業市場供需調研咨詢報告》顯示,從國內市場來看,隨著可支配收不斷增加,國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在醫療領域的支出不斷增長,疊加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癌癥發病率不斷提高,近年來我國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22年我國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市場規模約為540億元,同比增長約32%。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研發生產對技術、資金、人才等要求較高,行業具有較強進入壁壘。我國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行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研發及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但由于起步較晚,整體生產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國外廠商在市場中仍處于主導地位,本土企業具有較大發展空間。目前國內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研發生產企業主要有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正大豐海制藥有限公司、蘇州潤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藥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等。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近年來,多種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在國內獲批上市,且仍有多款藥物處于臨床階段,行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隨著國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醫保覆蓋范圍不斷擴大,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市場需求將進一步釋放。在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國內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研發生產企業需要加大資金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及產品療效,擴大自身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