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傳感器是將人體的生理信息轉換為電信息的變換裝置。醫療傳感器具有高靈敏度、高精度、實時監測等優點,可以檢測佩戴者的心率、呼吸頻率、活動量等,從而更加準確地了解身體情況。
經過多年發展,醫療傳感器種類逐漸增多。根據檢測信息的種類不同,醫療傳感器大致可分為位移傳感器、溫度傳感器、輻射傳感器、流量傳感器、振動傳感器、光學傳感器等;根據工作原理不同,醫療傳感器大致可分為生物傳感器、物理傳感器、化學傳感器等。
目前,醫療傳感器產業鏈已經逐漸成熟。產業鏈上游主要為零部件行業,提供電源、感知器、信號處理器等零部件;中游主要為醫療傳感器生產行業,負責不同種類醫療傳感器的生產、制造等環節;下游主要為應用領域,醫療傳感器多用于生產診斷設備、康復設備、監護設備、可穿戴醫療設備等,在手術檢測、健康管理、疾病診療、醫學研究等領域中獲得廣泛應用。
近幾年,全球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居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對健康監測和醫療服務的需求逐漸增長。可穿戴醫療設備作為一種健康檢測儀器,可以檢測人體各項生理參數、運動狀態等,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市場普及率逐漸提升。在下游市場需求帶動下,全球醫療傳感器市場規模逐漸擴大。預計到2028年,全球可穿戴醫療設備市場規模將超過1800億元。醫療傳感器作為連接人體與可穿戴醫療設備的關鍵器件,市場需求隨之增長。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8年中國醫療傳感器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隨著全球可穿戴醫療設備、健康管理等行業快速發展,醫療傳感器作為一種核心零件,市場需求逐漸增長,市場規模隨之擴大。預計到2028年,全球醫療傳感器市場規模將超過19億美元。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國外頭部醫療傳感器企業主要有美敦力、意法半導體、泰科電子、霍尼韋爾、羅姆半導體等,國內規模較大的醫療傳感器企業主要有四方光電、豪威科技、煒盛科技等。國外醫療傳感器企業憑借其起步較早、研發實力雄厚、產品性能優異等優勢,占據了行業內領先地位。近幾年,國內醫療傳感器企業不斷優化生產技術水平,與國際頭部企業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市場競爭力逐漸增強,未來有望實現完全國產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