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同位素,是應用在醫學上的、能夠自發放出射線的同位素。醫用同位素是核醫學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實現疾病診斷與治療,目前全球已有三十余種醫用同位素應用于核醫學領域。醫用同位素的研究與應用,是推動核醫學技術發展的重要動力。
醫用同位素種類多樣。鉬-99是最常見的醫學影像設備用放射性同位素,可實現癌癥早期診斷;碘-131主要用于甲狀腺疾病治療領域,療效好、副作用小;鍶-89主要用于癌癥晚期骨轉移治療領域,可識別骨腫瘤病灶、殺滅癌細胞;其他醫用同位素還有碳-14、碘-123、碘-125、锝-99m、銫-137、銥-192、釔-90、鈰-68、鈰-177、鉈-132、鉈-201等。
醫用同位素生產方式主要包括反應堆輻照、加速器輻照、同位素發生器等類型。其中,利用反應堆輻照生產醫用同位素,是以硝酸鈾酰溶液或者硫酸鈾酰溶液作為燃料以及靶料,生產工藝簡單、生產成本較低,且安全性好,在全球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
全球僅有少數國家可以生產醫用同位素,且用來生產醫用同位素的反應堆數量少,其中大多數反應堆服役年限長,老化問題嚴重,意外停堆事件頻發,將在2030年之前關停,國際醫用同位素市場將面臨供應難題。
我國具有利用反應堆生產醫用同位素的能力,但產品種類、產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目前我國僅有中物院二所可供應碘-131、镥-177,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可供應鍶-89、碳-14,臨床診療需求量大的鉬-99、碘-125等依靠進口。
預計2025年,我國放射性藥物產值將接近130億元,“十四五”期間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5%,利好醫用同位素行業發展。但與美國相比,目前我國醫用同位素市場規模仍偏小,未來還有巨大提升空間。
2024年1月,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設計建造的全球功率最高的溶液型醫用同位素試驗堆正式開工建設,這是我國首座醫用同位素專用生產堆,預計2027年將建成投產,屆時將實現年產10萬居里的鉬-99、2萬居里的碘-131。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我國正在擴大醫用同位素生產能力,首座醫用同位素專用生產堆的建設,將打破我國鉬-99、碘-131依賴進口的局面,實現自主供應,可以降低醫用同位素產品價格,還可以出口到海外國家。但現階段我國自主供應的醫用同位素種類依然較少,距離完全滿足國內需求還有較長道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