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作為快速消費品,在今年第二季度銷量竟然同比下滑達到11%。第二季度作為啤酒業的傳統消費旺季,其銷量大幅下降引發了市場擔憂。
中國啤酒業經歷了20年的快速增長,總體消費目前已經達到瓶頸。行業研究員認為,目前中國啤酒業正在經歷由成長期向成熟期轉變的關鍵時期,差異化消費特征也逐漸明顯。
事實上,中國啤酒行業在2013年達到了24年持續增長的巔峰,啤酒業的調整在預料之中。行業整體不振,中國幾大啤酒業巨頭的半年財報也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幾大啤酒業巨頭的營收均出現下滑。
行業研究人士認為,造成今年啤酒業銷量旺季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有:
啤酒業近年來的銷量下降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啤酒是典型的季節性消費品,在氣溫較高的二、三季度銷量一般大幅超過一、四季度。但是今年夏季,我國的高溫天數明顯減少。截至今年9月24日,14個啤酒產量大省(直轄市)的省會城市中,北京、石家莊、沈陽、福州、濟南、武漢和鄭州7個城市35攝氏度以上高溫天氣明顯減少。因此,今年夏季的天氣使消費者對于啤酒的需求也有所下降。
由于90后目前已經成為市場消費的主力軍。90后和消費觀念和80后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相對于80后,90后的消費觀念更偏好時尚,并且追求差異化的消費體驗。啤酒作為傳統低酒精飲料的包裝與宣傳對90后吸引力明顯不足,市場中大量崛起低酒精度果味預調酒,加上宣傳加持,客觀上對啤酒等老派傳統飲品形成替代。
此外,行業研究人士還認為,中國房地產投資開發市場的放緩對于我國啤酒業的下行有明顯影響。長期以來,啤酒的主要消費群體都集中在低收入群體,建筑工人是啤酒消費的主要人群。建筑工人通常在吃飯時將啤酒作為飲料的替代,因此,房地產投資的下滑對于啤酒行業的銷量下降也存在影響。
不過,總體而言,啤酒銷量的下滑并不用過分解讀。新思界
投資分析師認為,目前,中國啤酒業正在經歷轉折時期,啤酒消費由增量轉為增質,差異化、低濃度、高品質啤酒成消費升級趨勢。國內啤酒企業面臨著消費者需求升級、國外啤酒品牌搶灘的雙重壓力。對于啤酒業而言,市場倒逼企業轉型,從而實現啤酒行業的產業升級、結構調整,使啤酒行業從價值鏈和產業鏈的低端走向中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