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月外貿數據已發布。盡管出口連續第三個月為負值,但9月降幅收窄。進口跌幅則進一步擴大,連續第11個月出現負值,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連跌。
海關總署10月13日公布數據顯示,9月出口同比下降1.1%,進口大降17.7%,貿易順差3762億元。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在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世界經濟深度調整仍在繼續,總體復蘇乏力,前景仍不明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進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外貿質量效益有所改善。
中國進口下降主要歸因于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第四季度進口跌幅可能縮窄,貿易形勢可能改善。8月份人民幣貶值對出口產生了正面作用。中國出口跌幅縮窄,顯示好的勢頭;中國貿易依然面臨困難。
投資分析人士認為,出口跌幅收窄的原因可能與人民幣貶值和一帶一路項目逐步落地有關。人民幣貶值可能促使企業加快出口交貨、履行合同落袋為安,導致人民幣計價的出口跌幅明顯收窄。國內一系列穩外貿措施以及一帶一路項目的逐步落地也支撐了出口。
進口的低迷是由于制造業等內需仍然較為疲弱,基礎設施建設加碼也要從9月才開始,而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下跌也使得進口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