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發布了201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其中引人關注的是去年第四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912億美元。這是自去年二季度以來,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逆差,數字創歷史新高。
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去年美元強勢、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下降,以及中國積極加快資本輸出一正一反兩方面作用下的結果,在今后一段時期內,資本項目逆差或許將成為“新常態”。
外匯局數據顯示,2014年第四季度,我國經常項目順差3751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項目(含凈誤差與遺漏,下同)逆差5595億元人民幣,國際儲備資產減少1844億元人民幣。按美元計價,2014年四季度,我國經常項目順差611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912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凈流入610億美元。國際儲備資產減少300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資產(不含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價值變動影響,下同)減少293億美元,特別提款權及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減少7億美元。
這已經是去年以來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經常項目順差、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此前2012年的第二、第三季度也曾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從數字來看,912億美元的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已創歷史新高,2014年第三季度為90億美元,此前的紀錄是2012年第三季度的579億美元。
對此,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在1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稱是“意料之中的”,并表示,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將繼續呈現“經常項目收支基本平衡、跨境資本流動雙向波動”的國際收支格局。
管濤表示,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波動加大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一是2014年3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浮動幅度進一步擴大,匯率雙向波動逐漸深入人心,人民幣匯率預期分化,促使企業結匯意愿減弱、購匯動機增強,并采取了增加外匯存款、減少外匯貸款的財務操作。2014年底,境內外匯貸款與境內外匯存款之比較年初下降了26個百分點,市場財務運作策略出現了回補美元空頭的操作。
二是2014年世界經濟整體呈現一種不平衡的緩慢復蘇,美聯儲逐步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美元匯率全面走強,全年美元指數上升了12%。在這種情況下,國際資本大量回流美國,而許多新興市場出現了資本外流、本幣貶值的壓力,這對中國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三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后,市場越來越關注我國經濟運行狀況,以及其中可能蘊含的一些風險和問題,市場情緒處于較大波動期,加之人民幣匯率已經趨于均衡合理水平并被市場廣泛接受和認可,激發了境內市場主體資產負債幣種結構的調整。
總體來看,2014年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在震蕩中趨向基本平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