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曾引領手機行業進入智能手機時代。近年來,國內外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蘋果手機的市場占有率逐步下滑,華為、小米、vivo等國產品牌迅速崛起。
謙虛或高調之外
無論國產手機廠商謙虛還是高調,蘋果在中國市場份額的下滑趨勢已相當明顯。從縱向來看,蘋果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量持續6個季度下滑;2017年第三財季大中華區營收同比下降10%,環比下降25%。從橫向來看,2017年第二季度,華為、OPPO、vivo和小米排在中國市場的前4名,4家廠商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了20.2%、18.8%、17%和13%,同比均有增長。蘋果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僅為8.2%,相比去年同期的8.5%進一步下滑。
在蘋果本次新品發布會開始之初,蘋果股價一度上漲至163.96美元,但隨著手機的發布開始下跌,最終報收于160.86美元,下跌0.40%,這多少體現出資本市場的態度。
技術正在“超車”
由于iPhone8與iPhone7實在太過相似,而市場此次將目光更加聚焦在iPhone X上,并被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稱為iPhone史上“最大的飛躍”。然而,即使是iPhone X主打的技術亮點,蘋果也不再是先行者。
iPhone X最大的賣點是“全面屏”。但早在去年10月25日,小米就發布了其概念手機小米MIX,成為國內智能手機廠商中首個使用全面屏的手機,新發布的MIX2則被稱為“全面屏2.0”。vivo、金立和華為也宣布將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期間先后發布自己的全面屏新品手機。
iPhone X的另一賣點是將指紋識別改為面部識別,蒂姆•庫克宣稱相比于指紋識別五萬分之一的錯誤率,面部識別的錯誤率僅為百萬分之一。然而,早在iPhone X之前發布的小米Note3和華為榮耀Magic也支持人臉智能識別。
在芯片方面,華為自主研發的“麒麟970”同樣強悍。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麒麟970”采用10納米工藝,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達到了55億顆之巨,在性能上提高了20%,同時卻降低了50%的功耗。僅以數量而論,搭載在iPhone X上的蘋果A11處理器的晶體管數量僅為43億顆,華為具有領先優勢。
生態鏈仍需趕上
盡管在市場占有率和技術革新方面存在不足,但蘋果在利潤上依然一騎絕塵。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業利潤總額為121.1億美元,其中蘋果就占到83.4%。與之相比,擁有巨大出貨量的國產手機利潤并不高。
蘋果的利潤不僅來自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硬件,也來自基于蘋果生態系統的軟件,通過蘋果音樂、影視和蘋果商店與開發者分成,蘋果的軟件收入年度營收已經達到了278.04億美元。此外,本次蘋果新品攝像頭支持增強現實,被視為增強現實應用特別是游戲爆發的契機,蘋果將因此分得更多利潤。
與蘋果相比,基于開放安卓系統的國內手機廠商則難以如此獨占軟件利潤,它們建立自己生態的方法通常是與不同品類的硬件聯手。
新思界
行業分析師表示,蘋果憑借其閉環的生態和軟件分成在利潤上占據了絕對優勢。從未來發展看,國產手機唯有在技術、渠道、生態等多個領域同時發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新思界為您提供
《2017-2021年智能手機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