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共聚PC即硅共聚聚碳酸酯,是指在聚碳酸酯主鏈中引入含硅氧烷的分子鏈段而制成的改性聚合物。通過引入有機硅基團,共聚硅PC的耐低溫性、流動性、柔性、協效阻燃性等性能大幅改善。
硅共聚PC具有優異的低溫抗沖性、協效阻燃性能,在智能手機、光伏連接器、新能源汽車、5G基站、醫療器械、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硅共聚PC是制造充電樁、充電槍外殼的理想材料;在5G基站領域,硅共聚PC可用作5G天線罩材料。
硅共聚PC制備方法包括直接共聚法、嵌段共聚法、接枝共聚法、界面光氣法等。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30年硅共聚PC(硅共聚聚碳酸酯)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由于工藝較復雜、制備流程長,全球范圍內能夠生產硅共聚PC的企業較少。硅共聚PC性能優異,較普通PC在售價上存在較大差距,部分高端共聚PC可達5萬元/噸以上。
硅共聚PC產品價值高,21世紀以來,日本出光、日本帝人、韓國三養化學、韓國LG化學、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等企業均推出了各自的硅共聚PC產品,經過多年積累,以上企業已成為全球硅共聚PC市場主導者。
PC(聚碳酸酯)是常見的工程塑料,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PC產業規模逐年增長,2024年,我國PC產能達380萬噸以上,約占全球的48%。我國PC產能整體呈現結構性矛盾,普通PC過剩態勢嚴峻,但高端PC仍依賴進口,為降低競爭壓力,部分企業開始瞄準其他類型的PC產品,以求通過差異化、高端化競爭,獲得新的業務增長點。
在硅共聚PC方面,我國生產企業主要包括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廣東偉的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我國硅共聚PC產業化起步較晚,2017年后實現穩定量產。滄州大化是國內首家且唯一一家采用管式連續工藝法生產硅共聚PC粒料產品的企業,2024年11月,其20%硅含量共聚PC一次投料試車成功。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相比于普通PC,硅共聚PC具有更優異的低溫抗沖擊性、協效阻燃性,在新能源、5G基站、醫療器械、電子元器件等領域擁有廣闊應用前景,市場需求將不斷釋放。硅共聚PC生產工藝復雜,我國產業化起步較晚,目前國內具有其生產能力的企業仍較少,尤其是高硅含量硅共聚PC。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