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在購買眼鏡時接受的價格往往是眼鏡成本的數十倍,
眼鏡行業儼然已變成暴利行業。互聯網+眼鏡或許可以改變這一現狀。
目前市面上眼鏡售賣的價格遠遠超出其本身的成本。據了解發現,一款市面上千元的眼鏡,其實際成本僅有百元之多,售賣價格超出其成本的30倍有余。據知情人士透露,眼鏡業的定價體系基本上遵循“三乘三”法則。以一塊折射率為1.56的黃金膜樹脂鏡片為例,工廠出廠價20元左右,到了批發商手里會變成60元,再到眼鏡店里就會變成180元。
眼鏡售價之所以這么高,原因在于其他成本,包括房租、設備儀器、驗光師費用等。由于眼鏡使用周期較長,一般在兩到三年左右,人們更換頻率較低,這導致了眼鏡店生意不景氣,為了維持運營,不得不提高單個產品的價格,實現超額利潤,彌補成本。
面對高昂的價格,人們還是樂意掏錢消費。眼鏡作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由于眼鏡的替代產品較少,所以消費者寧愿花費千元購買。信息不對稱也是造成眼鏡價格過高的原因,消費者在購買眼鏡時,對眼鏡行業知之甚少,對其中的運營情況也不清楚,這就造成了商家惡意提價,自己仍蒙在鼓里。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認為,與傳統眼鏡行業相比,互聯網眼鏡是一個有利可圖的新商業模式。互聯網眼鏡的出現將改變眼鏡售價過高的現狀,互聯網讓眼鏡行業信息更加透明,中間存在差價的可能性也越來越低,而且其消費體驗也比傳統眼鏡行業更優質,所以互聯網眼鏡在未來可能會進一步擠壓傳統眼鏡行業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