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便利是去年由本來生活推出的一個生鮮O2O購物平臺。平臺希望達成的目標是可在1小時內為用戶配送生鮮水果、休閑零食、冰飲乳品、水產海鮮、生活用品等多種商品。但據爆料,本來生活網推出的生鮮O2O本來便利已經陷入停滯。除此外,京東到家的裁員事件,也成為生鮮電商行業的聚焦熱點。
其實,運營之初,本來便利平臺就已經聚集了上千家供應商和便利店,服務網絡覆蓋北京五環內全部區域和五環外部分人口聚居區。不過,目前本來便利項目處于擱置階段,原因是該公司認為這種商業模式行不通。
一位本來生活的前員工透露,本來銷售新鮮水果的商業模式在資產方面就很重,資金在投入、回籠周期長,而且各個方面的社會化開放服務跟不上,導致整個項目每個環節的成本居高。因此公司認為可預見的未來,這種商業模式的獲利前景小。
雖然目前包括綜合電商在內的各家電商都不追求盈利,但其實獲利對于本來生活很重要。該員工透露,本來生活網的年銷售額不足百億,僅僅靠原來的B2C業務無法做大,因此才會選擇擴展業務模式,開始發展O2O生鮮以及B2B生鮮。當然,B2B生鮮的大交易量給本來生活帶來了較大的利潤,但是O2O生鮮的獲利卻一直遙遙無期。
無法承受虧損的當然不止本來生活一家。4月中旬,京東到家宣布與達達合并,而據部分微博網友透露的信息顯示:與達達合并后,京東到家物流部將解散,并給出了一個二選一的解決方案:全職員工調動到京東快遞或簽自動離職單。
有
行業分析人士稱,京東到家的裁員,其實也可視為節約成本的方式。生鮮電商之所以發展艱難,是因為生鮮產品控制需打通產業鏈、冷鏈,而且物流網尚未完全建立。而這兩個痛點,卻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立刻解決的。預計,2016年的生鮮電商行業將依舊發展緩慢,看似前途無量,實則舉步維艱,成為“雞肋”市場。
不過,市場的痛點就是發展的機遇。生鮮電商感到冷鏈配送不能滿足需求,恰恰說明發展冷鏈配送市場空間巨大。推動冷鏈配送的發展,將有效激發市場需求。就像快遞產業迅猛發展支持網絡零售不斷刷新紀錄一樣,如果冷鏈配送能發展起來,生鮮電商的發展就會更加得心應手,勢必促進消費升級,進一步活躍互聯網經濟。
從企業的角度講,發展冷鏈配送首先要過成本關。一方面,包裝材料和冷媒技術的創新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例如,順豐研發的EPP循環保溫箱重量更輕、更抗壓耐摔,就降低了冷鏈配送成本;在“最后一公里”配送時,順豐改用自主研發的超低溫蓄冷劑代替干冰配送冰激凌,不僅降低了成本,還延長了保冷時間。
另一方面,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也可以降低成本。我國生鮮食品冷鏈派送成本高,一個客觀原因是運輸多是單向的,因此干線冷藏車常有空返情況。菜鳥網絡通過溝通電商和寄遞企業信息,將生鮮產品物流訂單化零為整,攤薄成本,返程時不開冷氣,常溫運輸日常消費品,提高了冷藏車使用效率。
不過,冷鏈配送的投入一定會大于普通快遞,因此,走專業化道路是發展冷鏈配送更為現實的選擇。固體、液體、冷凍、冷藏、肉類、蔬菜等不同商品的冷鏈運輸要求各不相同,所需設備、技術要求也不相同,專做一類可以減少前期投入。
此外,發展冷鏈配送,政府部門細化標準、加強監管必不可少。冷鏈配送質量之所以參差不齊,是冷鏈運輸目前沒有明確的監管部門,也沒有具備強制力的標準。有的企業不知道什么溫度合適,還有個別不規范的企業抱有僥幸心理,加強監管能夠幫助企業有明確的方向,加強配送的規范化。
新思界為您提供關于
《2016-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調查及行業分析報告》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