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無人機產業發展持續提速,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問題。因此,加速無人機行業標準體系制定的呼聲不斷上漲。隨著地方與國家層面先后啟動無人機標準制定進程,未來標準化的無人機行業有望取得更加令人矚目的發展。
在巨大的市場前景“鼓勵”之下,國產無人機廠商近年來“野蠻生長”。隨著無人機潛在應用領域被不斷發掘,其在諸如警用安防、國土測繪、影視拍攝、農林植保、行政巡檢等細分領域迅速發展。由此,無人機產業呈現快速擴張趨勢,普及率大大提升。按照現在的增速,未來幾年無人機會出現井噴式發展。
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的
《2017-2020年中國無人機市場調查及行業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無人機銷售量近10萬臺,市場規模近3億元;2016年達到39萬臺,預計2019年銷量將突破300萬臺,市場規模或將超過240億元。不過,無人機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2015年,全國共發生無人機干擾民航飛行事件4起;2016年,發生23起;2017年,僅上半年就超過了40起。
頻發的無人機“擾航事件”讓這個新興行業站到了風口浪尖,自此監管措施的收緊就成為了必然。但同時,無人機行業也迎來了加速制定行業標準體系的良機。
日前,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深圳市無人自主智能技術學會聯合部分無人機企業,共同啟動了深圳市無人飛機行業標準的制定。
據了解,深圳市無人飛機行業標準將由市標準技術研究院、市無人自主智能技術學會和企業共同編纂,由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無人自主智能實驗室提供測試和技術支持,亞太科技智庫和中國城市產業聯盟等單位共同推廣應用。專家表示,該標準的制定將規范無人飛機在飛行安全監管標準、系統安全要求及測試、系統飛行平臺性能測試標準、系統通用要求及測試標準、系統射頻識別應用標準、系統質量驗收標準等,并將逐步完善為國家標準。
之所以深圳走在了全國前列,率先進行地方性行業標準的研究制定,在于深圳在我國無人機行業擁有絕對的優勢地位。
據統計數據顯示,近3年來,深圳無人機產值以50%的增長率遞增長,2016年,全國無人機總產值超260億人民幣,其中80%以上的產值貢獻來源于包括大疆創新在內的深圳市無人機企業。另據深圳市海關的統計數據,2017年第一季度,深圳市出口無人機產值達21.7億元人民幣。
雖然深圳率先啟動無人機標準制定,并表示將逐步推動、完善為國家標準,但是毫無疑問由國家層面進行全國無人機行業的標準制定更為權威、有效,而這一刻并沒有等太久。
近日,據工信部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科技部、公安部、農業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能源局、中國民用航空局等部門發布了《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7—2018年版)》(以下簡稱《指南》)。《指南》旨在構建科學、有效、協調的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標準體系,推動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技術和行業的健康、有序、持續發展。
《指南》要求,分兩個階段對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標準體系進行建立和規范。第一階段(2017~2018年),滿足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市場需求,支撐行業監管需要,初步建立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標準體系,并制定一批市場急需、支撐監管的關鍵標準。
第二階段(2019~2020)年,逐步推進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標準制定工作,到2020年,基本建立健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標準體系。修訂300項以上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標準,基本實現基礎標準、管理標準和技術標準的全覆蓋。例如從體積重量、技術構型、應用領域等建立管理構架和技術構架等。
新思界
產業研究分析師認為,隨著《指南》的發布,這份由七部委聯合推出的指導意見將能有效解決目前不同無人駕駛航空器分類間“九龍治水”的管理難題,有利于進一步統合監管方力量推動無人機行業的國家標準制定進程,有利于從全國乃至國際角度考慮無人機的未來發展架構,滿足行業未來發展需求。無人機行業標準的逐步完善,將推動無人機領域的深度洗牌,在支撐監管體系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無人機產業保持健康、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