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視覺,是利用機器來代替人眼做測量和判斷,可以提高工業生產靈活性和自動化程度,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類視覺相比,機器視覺技術具有精確性、可靠性高、環境適應性好、可持續工作、生產效率高等優勢,在人機交互、工業領域、自動駕駛、智能安防、醫學領域、物體自動識別、AR等多種領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機器視覺產業鏈主要由上游零部件供應商、中游裝備廠商以及下游應用領域共同構成。在上游,機器視覺作為一種基礎功能性技術,主要包括相機、鏡頭、視覺控制器、圖像處理、傳感器、算法平臺等零部件;在下游,機器視覺技術的應用范圍極為廣闊,包括消費電子、汽車、半導體、虛擬現實、智能安防、健康醫療等,其中,消費電子和汽車是我國機器視覺應用占比最大的兩個行業,合計市場份額占比已經達到50%以上。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1-2025年中國機器視覺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產銷數據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傳統制造業逐漸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再加上國內機器視覺產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機器視覺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提升,從2015年的26.2億元發展到2019年的65.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5.8%;在未來,隨著機器視覺技術的不斷升級,以及相關政策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持續利好,我國機器視覺行業市場規模仍有巨大增長空間,在2023年有望突破至130億元以上。
作為人工智能重要的一部分技術,機器視覺是促進社會各行業進入智能時代的關鍵技術,因此又被稱為“工業之眼”。與歐美部分發達國家相比,機器視覺技術在我國的起步相對較晚,但由于下游應用范圍廣闊,行業在我國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逐漸擺脫高端技術由國外企業把控的局面。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機器視覺行業相關專利公開數量為2452項,相關專利申請數量達到了1665項,可以看出,我國機器視覺技術得到進一步提升,行業發展前景向好。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近年來,在政策的推動下,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進而帶動機器視覺市場需求不斷攀升,應用領域持續擴大,從業的企業數量也隨之增多,行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但就目前來看,我國機器視覺行業仍處于發展階段,本土較多企業難以與國際企業形成競爭力,未來還需進一步加大研發創新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