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豆科大豆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90厘米,莖粗壯,直立,原產中國,目前在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亦廣泛栽培于國外的美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國家。
大豆的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達40%,高于牛肉、雞肉和魚肉,且大豆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含量更豐富,可以更好地滿足人體需求。另外大豆蛋白中富含脂肪、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大豆低聚糖、異黃酮、皂甙、核酸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高于其它谷類和薯類食物,因此是一種優質植物蛋白食物。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1年全球及中國大豆產業深度研究報告》指出,大豆在中國的食品、飼料和工業等領域應用規模較大,市場需求旺盛;2020年,國內大豆產量達到1859萬噸,大豆種植遠遠不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從國外進口大豆數量高達10033萬噸,大豆行業供給風險較大,國內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大豆行業的發展,從長遠來看,投資機會較多。
在食品領域,大豆用于生產豆腐、豆漿、腐竹、腐乳、臭豆腐、醬油、豆芽、鹵制豆制品、豆粉等;在飼料領域,大豆主要通過加工副產品(大豆餅粕)添加到豬、雞、牛養殖的飼料中,是動物養殖最大的蛋白質來源,應用規模極大;在工業領域,大豆可以生產豆油、大豆卵磷脂、硬脂酸、甘油、油漆、汽車噴漆、氧化豆油等產品,主要用于醫藥、食品、日化、汽車、機械、化工等領域。
2019年,農業農村部開始實施《大豆振興計劃》,逐步完善大豆種植業補貼政策,每畝地種植大豆最高可領取補貼350元;穩步在東北、黃淮等地區推進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加快建設1億畝大豆生產保護區,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向大豆生產保護區傾斜,改善大豆生產基礎條件,建成一批旱澇保收的大豆生產基地;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和國內重點企業實施大豆重大科研攻關,加大大豆育種創新投入,培育養分高效利用、高產高油高蛋白、耐密、宜機收大豆新品種;加快新成果新裝備推廣應用,加大大豆耕種收等環節機械購置補貼力度,推廣先進適用大豆全程機械化技術及裝備,提升大豆生產科技水平。
另外國家在西北地區沙漠治理中開始逐步加強大豆種植試點,逐步在品種、種植環境適應性等方面加強研究,積極提升技術水平,擴大種植面積。
新思界
研究分析師認為,由于國內主要種植非轉基因大豆,其他品種大豆單產有限,因此國內大豆種植與國外轉基因大豆相比單產偏低;另外中國可用于種植大豆的耕地面積與美國、巴西等國家有較大的差距,國內大豆種植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國家將繼續針對于大豆種植行業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大豆的種植以及上游的新品種培育、種植機械等領域有較大的投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