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為蓼科大黃屬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干燥根和根莖。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生長在氣候潮濕的低海拔地區(800~2000m)或陰冷的高海拔地區(1200~3500m)。高質量的大黃主要生產于甘肅南部、青海東部及四川北部地區。大黃是中醫臨床和中成藥生產中大量使用的重要藥材,具涼血解毒,瀉熱通腸之功效,藥用歷史悠久。
近幾年,得益于國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對大黃產業的政策扶持,甘肅、陜西、四川、青海等省(區)扶持企業和農戶發展新型高效栽培模式種植,相繼建立了一批大黃良種繁育基地和高效栽培示范基地,我國大黃種植面積有所增加,但受氣候等因素影響,大黃產量呈波動增長趨勢。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中國大黃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未來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16年,我國大黃產量為1.20萬噸;2020年,我國大黃產量為1.50萬噸。2021年1-10月,我國大黃產量為1.37萬噸。
從競爭狀態來看,國內大黃種植和生藥初加工企業數量較多,但尚未形成具備全國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市場集中度較低,行業競爭較為激烈。從競爭主體來看,當前大黃種植主體主要為藥農,以及部分采取“農戶+基地”合作模式的GAP基地;且大黃生藥交易主體多為中小型企業,具備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大型企業數量較少。從競爭實力來看,大型企業技術工藝更為純熟,產業協同發展程度更高;同時企業資金實力雄厚,在品種選育、田間管理、大黃初加工和衍生品開發、市場及品牌建設等方面投入更大,具備良好的口碑和行業影響力,綜合競爭實力強。相反,中小企業通常資金、技術實力不足,產品多為初加工生大黃飲片,綜合實力較弱。
新思界
行業研究員表示,建立人工大黃栽培種植基地不僅能滿足下游醫藥、保健品及化妝品市場的產品需求,還能帶動山地群眾脫貧增收。預計2021-2026年,受益于國家政策扶持和地方財政支持,大黃主產區將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建設集中連片的標準化種植基地,我國大黃行業人工栽培種植面積將不斷提高,大黃產量也將保持增長趨勢。預計2021年,我國大黃行業產量為1.62萬噸;預計2026年,我國大黃行業產量或將達到2.29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