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對蝦,學名凡納濱對蝦,是對蝦科、濱對蝦屬動物,體色呈青藍色或淺青灰色,甲殼較薄,步足呈白堊狀,全身無斑紋,成體最長可達23cm,原產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1988年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從美國夏威夷引進,并于1992年獲得養殖初步成功。
蝦類養殖是水產養殖中增長最迅速的部分,也是亞洲發展最快的水產養殖產業。南美白對蝦是世界上養殖產量最高的三大蝦類之一,占全球海水養殖蝦類產量的80%以上,具有生長快、養殖周期短、抗病能力強、繁殖期長、離水存活時間長、對飼料蛋白質占比要求低、耐鹽度廣、體大殼薄、肉質鮮美、出肉率高等優點,是最重要的經濟蝦類之一。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8年中國南美白對蝦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我國的南美白對蝦養殖主要有高位池、土池、工廠化、大水面等傳統養殖模式和光伏養殖等新興養殖模式。隨著我國育苗能力的不斷提高、養殖技術的不斷精進,南美白對蝦憑借其優良的品種特性以及突出的環境適應能力,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引進以來,實現了大規模養殖。中國成為南美白對蝦六大主產國之一,總產量穩居世界第一。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南美白對蝦總產量為197.74萬噸,較2020年增長6.2%,其中海水養殖產量為127.36萬噸,淡水養殖產量70.38萬噸。
從區域布局來看,我國南美白對蝦養殖表現出“廣泛性+集中性”的特點。廣泛性體現在,除北京、西藏等少數地區,全國有近三十個省份涉及南美白對蝦淡水養殖;海水養殖分布在渤海灣一帶、長江三角洲一帶和珠江三角洲一帶的十個沿海省份,南美白對蝦養殖區域分布廣泛。集中性體現在,淡水養殖主要集中在山東、廣東、福建、江蘇、浙江、天津六大省市,海水養殖集中在山東、福建、海南、廣西、廣東五大省份;所有養殖區域中,山東、福建、海南、廣東四省規模最大、技術最優,區域優勢明顯。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從二十一世紀南美白對蝦在我國大規模養殖以來,產量一直呈正增長,近年來,受我國蝦市場飽和、蝦品種多元化的影響,南美白對蝦產量增速減緩;中美貿易戰,影響了我國南美白對蝦出口;國內雖然有較完整的南美白對蝦產業體系,但產業結構相對簡單;我國南美白對蝦年育苗能力大,但育苗質量有待提高。因此,國內南美白對蝦生產企業應加強發展精深加工,生產高附加值加工產品,提高產品綜合利用率和產業抗風險能力;拓展親蝦來源,提高蝦苗質量;培養南美白對蝦品牌意識,增大企業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