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素糖是以稻秸、麥秸、木薯漿、玉米秸稈、甘蔗渣、甜葉菊葉等非糧生物質為原料,采用化學法、生物法、酶法等方法生產的糖類。纖維素糖主要成分包括葡萄糖、木糖等,可用于制備纖維、樹脂、化學品、飼料、能源燃料、食品、飲料、調味品等產品。
纖維素是由葡萄糖組成的大分子多糖。纖維素主要來源于植物,少部分來源于微生物、藻類、昆蟲等,作為全球最豐富的可生資源,纖維素約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我國農業、林業規模龐大,農業、林業副產物產量較高,其中農作物秸稈產量保持在6.8億噸/年左右。整體來看,我國纖維素資源豐富,但長期以來,我國纖維素資源利用率較低。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8年中國纖維素糖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利用纖維素制備糖類,不僅可提升纖維素資源利用率,還能進一步提高纖維素附加值及生態效益。近年來,隨著全球能源、食品需求不斷增加,利用可持續資源纖維素制取糖類的工藝受到全球各國高度關注。
2023年1月,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發布《加快非糧生物基材料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提到,要開展非糧生物質糖化、農業剩余物高值高效利用等示范工程;推進非糧生物質糖化及發酵、產物分離提純濃縮等工藝標準化、規模化、綠色化運行;到2025年,大規模糖化技術基本成熟,基于非糧生物質的糖化生產線規模達到萬噸/年。在政策引導下,非糧生物質糖化進程將加快,屆時纖維素糖行業產能將進一步擴大。
以非糧生物質為原料制造糖類是目前全球化工發展的重點方向,但纖維素糖制備難度大,全球纖維素糖相關企業較少,主要有日本東麗、埃克森美孚、科萊恩、Blue Biofuels等企業。2023年9月,日本東麗向子公司Cellulosic Biomass Technology公司追加投資12億日元,其在子公司的持股股份提高至84.4%。追加資金將用于擴大子公司甘蔗渣生產纖維素糖設施,計劃2030年商業化纖維素糖生產能力將達到10.0萬噸/年。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纖維素是全球最豐富的資源,我國農業、林業規模龐大,纖維素糖產業發展具有極大的原材料優勢。但技術方面,目前我國非糧生物質糖化技術仍處于攻關爬坡環節,同時國內纖維素糖相關研究機構較少,主要為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