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又稱為大豆粕,是大豆提取完豆油后得到的副產品。豆粕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蛋氨酸、賴氨酸、色氨酸、鎂、鐵等營養成分,可以提高動物的免疫力和生長性能。豆粕用途十分廣泛,多用來制作工業飼料、化妝品、健康食品、抗菌素原料等產品。隨著生產技術逐漸進步,我國豆粕種類日益豐富,根據提取方法不同,可分為一浸豆粕、二浸豆粕等。其中,一浸豆粕的生產工藝較為成熟、產品質量較高,已經成為行業內主流品種。
從產業鏈上游來看,大豆已經成為豆粕生產成本中占比最大的原材料。近幾年,我國農業種植結構逐漸發生調整,大豆種植面積不斷提升。隨著我國栽種技術不斷進步,單位面積的大豆產量逐漸提高,大豆總產量有所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為1024萬公頃,同比去年增加183萬公頃;產量達到2028.0萬噸,同比增產了23.7%。由于我國大豆產量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仍需從國外大量進口。
目前,飼料已經成為豆粕最大的應用領域,其中,應用到豬飼料的產量在整體豆粕飼料的占比最大,達到45.8%;其次為肉禽飼料,產量占比為21.7%;蛋禽飼料排名第三,產量占比為18.2%。
豆粕作為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綠色無害的產品,多作為飼料在畜牧養殖業中廣泛應用。近年來,畜牧養殖業快速發展,為豆粕市場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但為了避免上游大豆的對外依存度提升,國家發布相關政策推進豆粕飼料減量,使用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等產品進行替代,未來飼料中豆粕用量將逐漸減少。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豆粕行業“十四五”發展前景及投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顯示,由于受到市場需求下降和疫情的影響,我國豆粕企業開工率逐漸降低,產量有所下滑。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豆粕產量產達到7000萬噸以上,同比下降了3.0%。
目前,豆粕整體進出口量有所下降。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豆粕出口量僅為0.77萬噸,進口量幾乎為零。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我國規模較大的豆粕企業主要有天津中糧、廈門中盛、日照邦基、泰州益海、龍口來寶等。隨著我國產能結構不斷升級,部分落后企業逐漸退出市場,未來豆粕市場集中度將有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