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基因芯片是一種基因分型技術,通過微陣列技術,將數以百萬計的寡核苷酸探針固定于芯片基底(如載玻片等)上,依據堿基互補原則,通過探針與熒光標記設計,實現捕捉并獲取待測位點的遺傳信息。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29中國固相基因芯片行業市場現狀綜合研究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固相基因芯片具有準確性高、穩定性強、檢測位點數多、周期短、速度快等優勢,能夠實現高通量、高效率的基因分析,在農業生物育種、基因組篩選、消費基因檢測、科研、醫療等領域具有極大應用潛力。
相比于測序、液相芯片等技術手段,固相基因芯片具有大規模檢測成本低、數據分析簡便、檢測位點可靈活定制等優勢,更適用于大規模的商業化、產業級基因分型檢測。
基因芯片研發技術壁壘極高,長期以來,高密度固相基因芯片技術由歐美企業壟斷,包括美國昂飛(affymetrix)、illumina等。由于開發、采購和檢測成本高昂,極大地限制了我國農業生物育種、消費基因檢測等產業的發展,因此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固相基因芯片意義眾大。
近年來,我國逐漸打破了國外對固相基因芯片技術的壟斷,實現了其國產化制備,研制企業包括北京通州國際種業高通量分子育種實驗室、海南芯玉科技有限公司(隆平生物技術海南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蘇州拉索生物芯片科技有限公司(拉索生物)等,其中拉索生物是國內首家實現高密度固相基因芯片自主研發、生產和商業化的企業。
生物育種分為轉基因育種、基因編輯育種、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全基因組選擇育種等,近年來,在種業振興背景下,國家對生物育種產業發展重視度提升,出臺了多項政策推動生物育種技術研究和應用,這為固相基因芯片市場發展帶來了廣闊空間。
由于固相基因芯片關鍵技術受制于人,我國多種作物育種的成本較高,國產固相基因芯片的應用,將極大提升我國生物育種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目前國產固相基因芯片已涵蓋玉米、小麥(華麥芯65K)、番茄(京番芯1.0)、大豆等作物育種。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固相基因芯片具有低成本、高效率、高通量、可靈活升級等優勢,是產業化生物育種檢測場景的最佳解決方案,在種業振興背景下,國產固相基因芯片市場發展空間廣闊。隨著固相基因芯片國產化制備突破,固相基因芯片檢測成本將進一步降低,應用場景也將持續擴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