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0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關于創新要素供給培育產業生態提升國家中心城市產業能級土地政策措施的實施細則》,明確合理布局產業發展用地空間、統籌安排產業發展用地、優化產業用地供給政策。
《實施細則》指出,要加強耕地保護,全面劃定并保護永久基本農田652.78萬畝;積極支持農村“三產”融合發展,規劃新增農業設施用地8.8萬畝。大力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創新實施農用地長期流轉試點,重點保障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內的現代農業項目發展空間。
通過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鼓勵增減掛鉤項目節余建設用地指標就地用于農村產業發展,優先用于鄉村旅游、農產品研發展示營銷等產業;將農產品冷鏈烘干設施、農產品初加工設施、農產品儲藏流通設施、休閑采摘設施納入農業附屬設施范圍;對直接用于或者服務于農業、林業生產的生產設施用地、附屬設施用地以及配套設施用地按農用地管理,不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等支持農業產業配套用地。
《實施細則》提出,將通過優化基本農田布局,為天府空港新城、淮州新城、簡州新城、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等“東進南拓”區域和符合市委市政府產業定位的工業園區留足發展空間。
針對成都現實情況,《實施細則》要求加快推進已立項的290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合理安排13.5萬畝增減掛鉤指標。在增減掛鉤指標安排方面,要求每年安排不低于3000畝增減掛鉤指標,用于解決全市扶貧開發、生態搬遷區域等項目的立項和資金投入問題。
新思界
產業分析師認為,《實施細則》的出臺,對進一步優化土地資源配置,發展現代農業來說,可謂是意義非凡。其可以改善成都市農業生產條件,保障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內的現代農業項目發展空間,為順利實施成都市的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夯實基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打造現代農業成都品牌。
新思界為您提供《
2017-2020年中國土地使用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規避建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