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腔種植臨床中牙槽骨骨量不足是一種重大問題。口腔植骨材料指的是植入到口腔面部組織內部替代缺失的一種材料。根據植骨材料的不同,可分為骨傳導性材料、骨誘導性材料、骨再生性材料,其中常見的骨傳導性材料有羥基磷灰石類和磷酸三鈣類的顆粒狀骨替代材料;骨誘導性材料有具有成骨活性的生物學因子的材料;當前具有骨再生能力的常見植骨材料有塊狀自體骨。
根據植骨材料的來源,可分為自體來源、同種異體來源、異種來源和人工合成植骨材料等幾大類型,其中自體來源的產品有自體骨、天然牙來源植骨材料;人工合成植骨材料又分為生物陶瓷材料、組織工程材料等。就安全性、成骨性和骨誘導性等性能分析,同種異體骨是目前最為接近自體骨的替代材料。同時同種異體骨還能夠根據臨床需求進行定制,滿足口腔頜面部多種骨缺失的需求。
由于國內口腔問題長期得不到重視,因此我國口腔行業發展相對緩慢,近幾年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以及國內口腔醫療水平的提升,我國口腔行業快速發展。口腔植骨材料市場需求主要來源于種植牙,隨著口腔行業快速發展,我國種植牙需求得到釋放,在2020年我國種植牙數量達到300萬顆左右。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1-2026年中國口腔植骨材料行業細分市場需求及開拓機會研究報告》顯示,在全球中,口腔植骨材料市場規模處于快速增長趨勢,在2019年達到25億美元以上,其中美國是目前最大,且最為成熟的口腔植骨材料市場。就美國口腔植骨材料市場結構分析,其同種異體骨市場占比達到54%,其次是異種骨占比為20%。我國口腔植骨材料行業近幾年處于快速發展態勢,其中異種骨市場占比較高,占比約為68%。導致這種現狀的主要因素有三種:一是異種骨進入我國市場較早;二是我國種植牙行業發展處于初期階段,口腔醫療領域對于異種骨了解不深;三是國內口腔植骨材料有限。
近幾年隨著我國口腔行業的快速發展,口腔植骨材料領域得到關注,吸引部分企業布局在該領域,當前國內口腔植骨材料市場代表性企業有正海、奧精口等。而在全球中,歐美企業擁有領先技術,布局在高端領域,代表企業有諾貝爾、斯特曼等。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士表示,受益于我國口腔醫療產業的快速發展,種植牙需求得到市場,促進口腔植骨材料行業快速發展。口腔植骨材料細分產品種類較多,按照美國成熟市場發展來看,同種異體骨未來應用需求較高,但當前國內需求最高的為異種骨,因此未來國內市場存在較大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