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藥物是核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放射性藥物按用途分為診斷用放射性藥物和治療用放射性藥物。2017年2月,診斷用放射性藥物首次入選《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入選藥品包括锝[99mTc]二巰丁二酸、碘[125I]密封籽源、氯化鍶[89Sr]注射劑等在內的10個品種的藥劑,減輕了患者在使用這些藥品時的經濟壓力,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居民對放射性藥物的消費。
2020年1月以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對醫藥領域形成較大影響,也進一步提高了人們的健康意識,醫藥產品需求量上升,促進核醫學/放射性藥物行業的發展。與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比較,中國在核醫學/放射性藥物市場的發展較晚,其中行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制約因素是原材料的供應存在困難,F階段,中國還不具備大部分醫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大規模的自主生產的能力,仍然需要依靠海外進口來滿足制藥行業以及醫藥研究的需求。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5年中國核醫學/放射性藥物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核醫學/放射性藥物是一類特殊的藥物,除具備藥物的特點外,用可用于心肌顯像和心肌疾病、腫瘤等病癥診斷,其行業發展與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備基本同步。由于產品研發周期長、前期研發費用高、原材料成本高等,目前國內核醫學/放射性藥物整體價格較高,如2019年國內碘[125I]密封籽源價格為552元/粒,氟[18F]脫氧葡糖注射液價格為249元/mCi。
核醫學/放射性藥物具有臨床價值高、壁壘高、增速高的“三高”特征,由于相關產品研發難度大、研發周期長、風險高,對企業資金、技術實力要求較高,且生產資質較難獲取,國內核醫學/放射性藥物生產企業數量不多,中核集團旗下中國同輻、東誠藥業以及東誠旗下上海欣科、天津賽德生物、北京智博高科五家企業占據國內80%以上的市場份額,行業市場集中度高。
新思界
產業研究人士認為,未來核醫學/放射性藥物行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