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主要有感染性廢物、藥物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及化學性廢物五大類。
醫療廢物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處理不當會對土壤、水體及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危害人體健康及生態平衡。目前醫療廢物處理方法包括壓力蒸汽滅菌法、高溫焚燒法、化學消毒法等。
在疫情影響下,國家對醫療廢物處理重視程度不斷提高。2023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國家疾控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提出要加快健全醫療廢物收集轉運體系,支持現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提標改造,深化醫療廢物處置特許經營模式改革,確保醫療廢物應收盡收和應處盡處。
在國家政策及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我國醫療廢物處理能力不斷提高,處置率不斷增長,行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2022年我國醫療廢物處置量超過160萬噸,處理率由2014年的50%左右增長到2022年的63%左右。受勞動力成本上升、設備更新等影響,國內醫療廢物處理均價不斷增長,由2016年的2600元/噸左右上升到2022年的2950元/噸左右。
我國醫療廢物處理行業起步較晚,目前仍存在政策法規不完善、專業人才緊缺、管理信息不透明等問題,行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國內醫療廢物處理行業內企業有啟迪環境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等。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隨著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國民醫療保障支出不斷增長,以及相關政策法規不斷完善,國內醫療廢物處理行業將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目前我國醫療廢物處理行業仍處于發展階段,國內企業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完善人才培養及激勵機制,積極研發先進技術手段,提高醫廢處理水平及效率。